“行情是如何變動的"——也許這纔是對於從事投機買賣的人最初的也是最後的題目。只要行情的均衡被打亂,它就要出現跳躍。如果盤整過後出現上探或下探,行情就會急劇上漲或急劇下跌,在下一個目標值附近出現再一次的賣出與買進的抗衡,直到找到平衡後,再次形成盤整。也就是說,打破舊的均衡狀態,尋求新的均衡點而不斷向前反覆的過程就是行情的歷史。
這種均衡與打破均衡的不斷重複作爲整體便形成趨勢,這種趨勢本身有時也發生轉折。如何判斷出趨勢的轉折,特別是主要趨勢的轉折,是行情預測中最爲重要的因素。作爲這種大的轉折的例子有,自1989年末至1990年的日經平均指數由上漲至下跌的趨勢轉換;1990年10月之後日本的債券行情由下跌向上漲趨勢的轉折;1995年4月由日元堅挺向日元疲軟的轉折等。
無論什麼樣的市場,在一年250天的交易日中,通常有200天以上的行情處於均衡狀態,打亂均衡而呈跳躍狀態的期間充其量不過50天。
所謂行情,無論是外匯、股票、債券,還是短期利率或商品,一般來講,處在某種均衡狀態(平衡)中的盤整爲多數。而且,從打破均衡到形成下一個均衡狀態的位置所需要的時間與盤整的時間相比,可以說極短。如果來看一下時間序列,也會看到一年的多半時期處千均衡狀態之中,處在上探、下探狀態的期間很短。
因此,常常從報紙上看到的作爲當前1~3個月的預測是將現在的行情位置放在其中來看待盤整的。從這種意義上說,其多數預測不見得是錯誤的。但這不是我所說的“實戰”的行情預測。
“實戰”的行情預測是在以下幾個方面:
主要趨勢是上漲還是下跌,趨勢改變方向的點(即臨界點或者極價點)的價格是多少。
在主要趨勢中,中間的趨勢是上漲還是下跌,而且這中間趨勢的臨界點或者極價點的價格是多少。
在中間趨勢中,現在行情的均衡狀態(鞏固期)的上側值或下側值分別爲多少。如果將要上探或下探,上漲目標(上漲可能性)、下跌目標(下跌風險)分別是多少。
將這些要素以具體的價格予以論述,並在實踐中加以運用。把握趨勢與看出轉折的重要性,這也因市場參與者立足點的
不同而不同。對於立足於中長期的投資者來說(比如養老金、人壽保險等),看出主要趨勢是極其重要的。
下面,再列舉一些具體的例子:
日本的股票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上漲趨勢加速,並於1989年末達到38915日元的頂峯,1990年跌破支撐點的33000日元,這破壞了回升可能性,從而進人下跌趨勢。
美國的債券市場(30年期國債),於1981年形成了將14%
的利率變爲谷底(價格)的大的頭肩頂,並於1985年突破頸線的11%,出現了主要趨勢的轉折,利率下跌,進入價格上漲趨勢。
在外匯(美元對日元)方面,以1982年11月278日元爲起點出現日元的主要上漲趨勢。1988年至1992年所形成的頭肩頂的頸線(121日元)被突破後,1995年4月達到上側目標的82日元50錢,並顯示出典型的行情頂峯,形成鋼盔(prussian helmet)形,持續了近13年的日元的主要上漲趨勢就此結束。
像這樣不失時機地捕捉到主要趨勢的轉折時機,而且產生攀升定位的反映是中長期投資決定其勝負的關鍵。
對於想捕捉短期或者超短期行情波動的操盤手來說,在期權或套頭交易的場合,應把注意力移向中間趨勢和盤整形的上探/下探上面。這種情況下應有意識地拋棄行情中的"葉綠素”或“葉子”,至少要抓住"枝子”。一個軟弱的人如果想進行短期的買賣,往往容易因彙集“葉子”而使”枝子"折斷,從“樹上“掉下來摔傷。即便是站在追求短期效益的操盤手的立場上,也不要被日測量圖表奪去注意力,至少應以一天的收盤價圖表爲基礎,仔細觀察一個市場的均衡與趨勢。
要點
把握大的趨勢,觀察市場的均衡。
均衡與打破均衡的不斷重複纔是行情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