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定價指標PE(市盈率)
PE,意思是市盈率,計算公式是
PE=股價/上一年度的每股收益
這個指標,在每股收益選擇上,有很多種不同的版本,所以計算結果不一樣。用過去的年度每股收益計算,就是靜態市盈率;用過去四個季度每股收益的連續數據,就是動態市盈率;用未來一年預測的每股收益計算,就是預期市盈率,等等。
市盈率指標,計算的目的,是給出股價一個確定的定價程度。應用者企圖通過這個指標的高低,確定股價是高還是低。
其基本原理是:
在每股收益穩定的情況下,市盈率的倍數,就是投資者買入股票收回成本需要的年度數,例如,投資者以20倍市盈率買入股票,就意味着投資者將接受20年後收回成本的預期。
但事實上,很少有投資者真的這樣看待這個問題。這是因爲,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總是處在不斷變化之中的,尤其是週期性的、成長性的股票,都很容易發生較大波動。只有大型藍籌股,纔有可能保持相對穩定,在一個大致的範圍內波動。這樣一來,市盈率這個指標,也只能對大型藍籌股有用。如同門鎖,對君子是有用的,對於偷盜的小人來說,就是一個擺設。市盈率就如同一把鎖,對大型藍籌股具有定價標準的作用,對於週期性股票與成長型股票來說,則幾乎沒有作用。
我們可以從下表中看出一個公司從成長股、發展爲週期股、最後發展到藍籌股的過程,來模擬市盈率的狀況。
上表反映出不同時期,投資者對公司的預期不同,因而定性不同,定價也不同。第1年買入股票的投資者,雖然市盈率是300倍,但顯然不意味着需要等300年才能收回成本。實際上,到了第2年,上市公司給投資者創造了相當股價1/30的利潤,但股票市場的價格,卻給這位投資者1倍的利潤。但是,如果投資者在這家公司已經成熟之後,也就是2007年以75元買入,市盈率是30倍,反而真的有可能需要30年才能夠收回成本。
股市上有些投資者,會簡單地在市盈率很高的情況下買股票,等市盈率很低的時候賣出股票。這種簡單邏輯實際上是錯誤的。這是因爲,只有高成長的股票纔有可能實現這個路徑。如果公司持續經營較差,市盈率高的狀況並不會有所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