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百貨股的行業背景
統計數據表明,百貨商店業自2003年以來業績增長能力逐步增強,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由2002年的5.05%提高至2005年中期的25.97%,焦戶業務利潤則由2002年的4.12%提高至2005年中期的29.55.%。從單季度主營業務利潤率來看,2004一年第一季度以來基本呈現上升趨勢,特別是2004年第四季度至2005年,該指標一直維持在15.9%以上的較高水平。該行業淨資產收益率近年來呈現出探底回升的趨勢,雖然目前仍明顯低於兩市平均水平(2005年前三季度全部A股的淨資產、收益率爲7.28%),但至少讓投資者對該行業的發展前景持相當樂觀的預期。
消費品零售總額平穩增長。2005年第三季度,消費品零售總額繼續保持平穩增長的態勢,其中7月、8月、9月分別同比增長12.7%, 12.5%和12.7%,環比增長0%、2.15%和9.01%。
商品零售價格小幅回落。2005年第三季度,商品零售價格指數和食品類價格指數繼續小幅回落,但服裝、化妝品、日用品、家用電器等商品價格指數保持穩定或略有增長,顯示零售企業依舊保持較高的景氣度。未來物價穩定將有利於增加消費者信心,從而刺激更多的消費支出。
行業規範性文件陸續出臺,有助於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商務部針對零售商向供應商收取的通道費用和賬期進行規範性限制文件的徵求意見稿已對外公佈,對優勢企業的影響中性偏好。強勢零售商可以通過增加進銷差價將利潤由其他業務利潤轉移至毛利中,或是通過OEM增大自有品牌的比重提高整體盈利能力,而大多數中小零售商可能面臨資金鍊緊張,從而導致企業倒閉的危險。行業制度的規範,最終將有利於龍頭企業的發展,市場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
2005年以來,部分百貨商店類個股表現出多年未見的強勢,Wind百貨商店指數累計上漲14.97%,跑贏上證指數約19個百分點,呈現主流資金集中吸籌的跡象。結合公司報表來看,百貨商店業維持了較好的業績水平。正是這一特徵,使其在弱市中成爲主流機構首選的防禦性資產。
總體來講,百貨業目前處於景氣度較高的時期,而像廣州友誼、益民百貨、重慶百貨、銀座股份等個股也得到了基金、券商等主力機構的充分挖掘。
“十一五”規劃將“擴大內需”確立爲經濟發展的基本立足點,這當然對百貨零售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但是,從短期來看,百貨商店類個股在其股價紛紛回升至合理估值乃至略有高估的水平之後,卻面臨經濟增長減速所帶來的消費需求增長放緩這一制約因素。此外,外資零售業進軍國內市場的步伐不斷加速,其良好的管理水平以及成本控制能力也是國內零售企業無法比擬的。可見,國內百貨零售業正同時面對着“內優外患”。
值得注意的是,百貨商店業2005年第三季度的業績增長開始呈現一定的下滑態勢。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由中期的25.97%下降至前三季度的25.51%,主營業務利潤增長率也由中期的29.55%下降至前三季度的28.33%。這是因爲自2004年下半年開始,零售業特別是占上市公司絕大多數的百貨業的利潤迅速增長,主要得益於部分不可持續的短期因素,隨着這些短期因素的逐步消失,其利潤增長也將逐步減緩,2005年第三季度開始的行業利潤增幅下降實屬合理現象。
此外,廣爲投資者關注的“商業地產升值”問題並不能成爲判斷零售類公司價值的依據。商業地產作爲零售企業的重要經營場地,是不可能將其變賣套現以實現收益的。實際上,在企業淨利潤不變的前提下,通過資產重估,淨資產的增加反而會降低企業的淨資產收益率,影響企業的盈利能力。綜合市場各方觀點來看,百貨零售板塊在經歷整體炒作之後不得不直面投資者的理性思考。升值題材並不現實,而各家公司也不會同樣程度地得益於消費需求的增長,真正能夠起到防禦作用的公司恐怕也只是屈指可數的那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