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提到,均线一个最大的缺点在于它的相对滞后性。这一点,除了利用互补的技术方法予以完善之外,在均线参数构建的时候,同样可以通过不同的均线周期加以完善。
周期短的均线对行情的反应可能很快,但是指向性就弱;长周期的均线对行情的趋势把握更准.但是滞后的情况明显。所以我们需要有几根不同的均线组成一个系统,更准确地把握行情节奏。一般的均线交易系统都会由3根以上的不同时间周期的均线组成,复杂一些的可以有5~7根。
有很多所谓独门的均线体系,利用一些非常复杂的均线参数设计,花哨得很。看了一圈,我认为最实用的还是根据时间周期的放大来设置。
比如,在日线以上级别,我们用的均线设置是(5、10、30),都是5的倍数,5、10日均线可以视为周、半月均价,等于在日线级别上看到周、月线等中期趋势的平均价格,另外60、120均线通常作为季线和半年线来成为长线趋势参考,因此一般的日线级别,我们以5、10作为短期均线,30、60作为中期均线,120作为长期均线作分析基础。
而在更短周期的一些技术图上,数值也会不同,通常以周期的倍数计算,比如4小时图上(黄金、外汇等连续交易商品通常采用的时间周期),就可以采用6的倍数(6,12,36),代表日、双日等的平均价格,也是放大一个周期。
小时图以下的级别,因为行情的速度过快,均线的趋势的指导意义会变弱,所以更多以K线形态为主,均线只作参考,我一般只留MA5观察行情力度。
综合来说,除了4小时图我认为6. 12、36更准确以外,其他都可以用5、10、30的均线参数。
有了不同参数的均线,在K线图上,就形成了不同的均线排列。我们以日线级别5. 10、30、60的参数来作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