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论第53课:三类买卖点的再分辨
首先,一定要搞清楚中枢的递归定义,这是基础中的基础。连这都搞不清楚,那理论的学习根本就不可能继续下去。
再者,关于级别的问题,如果想不明白,可以类比为用不同倍数的显微镜去看一滴水,由此当然会看出不同的精细度,级别之与走势也一样。
一个最简单的例子,3个5分钟级别的走势重叠,构成一个30分钟中枢。站在30分钟级别的角度,5分钟的走势都可以看成是没有内部结构的线段,线段的高低点就是对应5分钟走势的高低点。站在5分钟的次级别1分钟的角度上看,每段5分钟的高低点不绝对是在5分钟走势的结束或开始位置。
当然,按照1分钟的级别用结合律重新组合,总能让高低点分别在开始或结束的位置,但站在分笔成交的级别上,这又不行了。为什么?因为当我们用1分钟的级别重新组合时,其实就先把分笔上的级别都看成没有结构的线段了。
这是十分自然的,就像我们研究猴子的行为时,如果还考虑其中的每个细胞里包含的分子里的原子里的电子的走势问题,那猴子就不是猴子了。所以这个原则是必须明确的。例如你决定用30分钟来操作、观察时,其实就已经先假定把所有完成的5分钟走势都看成线段了。
注意,这和区间套定理是没有冲突的。当30分钟进入背驰段,为了更精细地定位,用倍数更大的显微镜去看这段走势是极为自然的,只要知道该在什么时候用什么倍数的显微镜去看就可以了。
再例如,在看30分钟的第三类买卖点时,由于要涉及次级别5分钟的判断问题,所以就不能光用30分钟级别的显微镜,同样要转换成5分钟的显微镜来观察。但无论这些显微镜如何转换,一个原则是不变的,就是当你用一个级别的显微镜时,就等于先把次级别的走势当成线段了。也就是说,次级别不在该级别的观察中。
当然,最精细最严格的方法,就是从最低级别的分笔开始逐步组合分析上来,这样就不存在上面的问题了。但这样做太累,而且毫无必要。理论是用来用的,只要不违反理论的基础与绝对性,当然要选择更简单的用法。这个问题必须要了解,否则一下30分钟,一下1分钟,一下又年线,非把自己换晕了不可。
上图所示为级别问题分析图
其次,对于背驰与盘整背驰,前者有着最基础的意义,后者只是利用前者相应的力度分析方法进行的推广应用,主要用在与中枢震荡相关的力度比较中。注意,a+B+c中,a和c盘整背驰,其实都可以看成是围绕B的中枢震荡,虽然a存在时B还没有出现,但也不妨这样看。
至于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买卖点,归根结底都可以归结到第一类买卖点上去,只是级别不同而已。那么为什么不只说第一类买卖点?因为这样做会涉及不同的级别,等于同时用不同级别的显微镜去看走势,实际用起来太乱。不同级别买卖点的意义是不同的,因此要在同一个级别上研究,这才有了三类买卖点的分别。
当然,最充分的操作,就是按分笔的买卖点操作,这样所有最细微的波动都可以把握了。但由于人需要反应的时间,交易有成本等原冈,按照分笔成交操作,在实际中是不可能做到的。因此忽略掉某些波动,按更大的级别统一操作,就是客观条件的必然要求。
本ID的理论不是什么先验理论,而是根据客观条件所充分反映的当下可能的充分可操作的理论,这一点必须要彻底明确。三类买卖点都不能偏废,不能说哪一个更重要,站在同一级别上,三者都重要。
第一类买卖点,就是该级别的背驰点,这足以应付大多数的情况。但有一种情况是不可以的,就是前面反复强调的小级别背驰引发大级别转折的情况。为什么?因为当小级别背驰时,并未出现该级别的第一类买卖点,所以无须操作。对于这种情况,就需要第二类买卖点来补充。
第二类买卖点不是专门针对这种小转大情况的。一般来说,高点开始一个次级别向下后一个次级别向上,如果不创新高或盘整背驰,都构成第二类卖点。买点的情况反过来就是了。所以在有第一类买卖点的情况下,第一类买卖点是最佳的,第二类买卖点只是一个补充。但在小级别转大级别的情况下,第二类买卖点就是最佳的买卖点,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没有该级别的第一类买卖点。
站在中枢形成的角度,第二类买卖点的意义就是必然要形成更大级别的中枢。也就是说,后面至少还有一段次级别走势且必然与前两段有重叠。
对于第三类买卖点,其意义就是对付中枢结束的。某级别的中枢结束,无非面对两种情况,转成更大的中枢或形成新的该级别中枢。第三类买卖点就是用来应对什么时候发生这种事情的。在第二类、第三类买卖点之间,都是中枢震荡,这时候是不会有该级别的买卖点的。如果要参与其中的买卖,用的都是低级别的买卖点。
实际操作中最干脆的做法,就是不参与中枢震荡,只在预先设定的买卖点上买卖。但对于大资金或者对于有足够操作时间和熟练度的资金来说,中枢震荡当然是可以参与的,而且如果中枢震荡的级别足够,其产生的利润往往更大而且稳定。
在趋势的情况下,一般小级别的买卖点并非一定要参与,但如果是大资金或者技术特别好,同样可以参与。这只是为了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加快成本变为0或增加筹码的过程。这种小级别的参与,与该级别能容纳的资金量有关,这就涉及到仓位调配控制的问题了。
缠论点睛
1.关于中枢的递归定义,首先要确定好自己的最低级别,以及最低级别上的走势类型,然后通过中枢、中枢扩展等逐级定义出更高级别的走势类型。
2.小级别描述走势的细部,大级别描述走势的轮廓。当以某个级别操作的时候,该级别的次级别走势类型可以简化为线段。当某级别走势进入背驰段或者盘整背驰段等关键时期,以小级别观察其细部是必要的。
3.第一类买卖点是某级别趋势结束的点。由于任何走势类型至少包含一个中枢,而中枢至少有三段,那么第一类买卖点之后的第二段的终点,就构成第二类买卖点。中枢形成之后必然会结束,该中枢结束的点,就是第三类买卖点。
4.对于第一类买卖点,一般情况下可以用背驰对付。对于小级别背驰转为大级别转折的情况,则要专注于第二类买卖点。
投资微言
炒股很简单,投资者太复杂;市场先生很笨拙,投资者太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