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Vitalik Buterin 在他的官方 X 個人資料上發表了一篇帖子,他在帖子中有效地呼籲以太坊第 2 層的更大去中心化。
Buterin 是著名的以太坊聯合創始人,他的話在這個領域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力。
從理論上來說,第 2 層從其所屬的第 1 層繼承了安全性。
但問題在於,不確定如果第 1 層是去中心化的,例如以太坊,那麼依賴於它的第 2 層是否也一定是去中心化的。
確實,對於第 2 層來說,達到以太坊的去中心化程度通常非常困難,例如Coinbase的 Base 就是其中一個上層。
此外,新的第 2 層不斷推出,其中許多實際上根本沒有去中心化。
爲了使第 2 層真正有意義,它必須是去中心化的;否則,使用其他同樣中心化且管理起來更簡單的解決方案(例如公司的專有平臺)會更方便。
區塊鏈技術與其他允許管理金融交易的技術的真正區別恰恰在於去中心化,因爲否則,從其他角度來看,中心化技術的性能會更高,也就是說,可擴展性更強,成本更低。
由於第 2 層正是用於使區塊鏈上的加密交易更具可擴展性和經濟性,因此很明顯,第 1 層的相同最佳實踐也必須在這些更高的層次上應用。
Buterin 直接從第 2 層的爆炸開始。
不僅已經有很多,而且還有更多的正在誕生。
以太坊聯合創始人表示,從明年開始,他將只考慮至少處於第 1 階段的 Layer-2,也就是在理事會中達到 75% 的門檻以忽略證明系統,並且在 Rollup 團隊之外擁有超過 26% 的理事會成員的 Layer-2。
他補充道:
“rollup 作爲光榮的多重簽名的時代即將結束。加密信任的時代已經到來。”
此外,他還分享了一張截圖,其中明確指出,不僅生態系統標準必須變得更加嚴格,而且僅僅宣佈走上去中心化的道路已經不夠了。
目標是達到這樣的程度(第 2 階段),即只有代碼真正支持彙總,並且只有當代碼明顯與自身不一致時,安全理事會才能進行干預。
從 Buterin 的話中可以清楚看出,這些主要是治理問題。
也就是說,如果一個加密協議可以被一組人以任意方式操縱,或者它允許一個或多個人對其他人做出任意決定,那麼它就不能被視爲去中心化的。
如果不去中心化,就不是無需信任的,這就必然需要信任那些管理它的人。這不是去中心化項目應該具備的特徵,而是中心化項目的主要特徵之一。
此外,中心化項目往往不僅更容易開發,而且性能也更好,因此,如果去中心化技術不是真正去中心化的,就沒有必要使用去中心化技術。
Buterin 意識到,聲稱去中心化並且真正去中心化的項目(從以太坊開始)非常少。另一方面,聲稱去中心化但實際上根本不去中心化的項目則更多。
如果加密協議中有一個或多個人能夠任意干預,隨意修改代碼,或確保協議內執行的操作不完全遵循代碼中的內容,那麼這種協議就不是真正去中心化的。
集中式協議的固有風險不僅與它需要用戶絕對信任這一事實有關。
例如,還存在與資金安全相關的風險,因爲就像以前發生過很多次的那樣,資金可能會被惡意行爲者竊取。例如,2014 年加密貨幣交易所Mt. Gox 的倒閉就是因爲這個原因。
還存在其他風險,例如任意更改代碼,而任何用戶都無法反對,甚至大多數用戶也無法反對。
過去也曾多次出現過這樣的情況:聲稱是去中心化的協議實際上有其作者專門設計的後門,以允許其挪用用戶的資金。
自從去中心化協議出現以來,越來越明顯的是,當這些協議安全、設計良好、實施良好時,它們的治理管理問題往往比中心化協議少得多。
在加密領域,真正去中心化的東西總是比非去中心化的東西更有優勢,因此,Buterin 決定進一步強調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