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有主動,自然而然也就有被動。那麼在股市中,什麼叫被動性成交量呢?
我先來給大家舉一個生活中的例子:
商家在出售某種商品的時候,如果不能如願以自己開出的價格成交,而是以買方開出的價格成交,那麼這種交易價格對於賣方而言就是被動的,也就是說賣方被動地交易了。交易之所以不能以賣方事先開出來的價格成交,是因爲買方覺得太貴了,覺得商品不值那麼多錢,才“逼迫”賣方不得不降價“處理”賣給買方。
在現實生活中,某種商品的價格不斷走低,就是由於賣方在不斷地被動成交,從而導致該商品價格不斷以買方爲主導。這樣一來,該商品的價格就自然而然地出現走低。
同樣,在股市中所說的被動性成交是指賣方直接以買一,或者是以買一以下的價格賣出,由此而產生的成交量,我們稱之爲被動性成交量。也就是說,這裏的買方不是主動買進,而是等着賣方降價(把價格打低)後纔買進,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持股者想套現,就必須按照買方的意思降價。
看到這裏的時候,相信有些讀者很想知道,由於這種形式而產生的成交量,會對股價的運行產生什麼影響。
同樣,我們可以分以下兩種情況,來分析它與股價運行方向的關係:
(1)如果股價處於明顯的下跌通道中,頻繁地出現了這種被動性的成交,也就是說在這個過程中,賣方不斷地主動性賣出,則預示着後市股價將會繼續出現下跌的行情。
爲什麼這麼說呢?
我們可以這樣去思考這個問題,當股價在下跌通道中運行時,投資者爲什麼不願意以賣方開出的價格買進呢?因爲他們覺得賣方開出的價格不夠便宜,覺得這隻股票本身不值這個價格,所以他們就不會主動去買,而跟賣方討價還價。
如果大部分的投資者都出現這種情緒的話,你覺得股價能夠就此而止跌嗎?
很顯然是不會的,因爲他們還沒有達成共識—“股價很低即的共識。
所以,他們就會繼續“盼望”股價下跌,下跌到他們產生了共鳴—“股價已經很便宜了”的共鳴,然後纔會購買。只有這時,股價才能止跌回升。
(2)當股價經過一段長時期的上漲之後,特別是在股價出現了大幅上漲然後進入高位區域中運行時,如果所釋放出來的成交量都是由於這種被動性成交而產生的,即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出現以買方價格成交的被動性賣盤,那就預示着後市即將會迎來一波反轉下跌的行情。
同樣的,我們可以用逆向思維來思考一下。
如果此時場外資金都看好該股的話,也就是說大部分的場外投資者都覺得此時的股價並不貴,覺得這隻股票遠遠不止這個價格的話。你想想他們會怎麼樣?
相信絕大部分的投資者都會趕緊去買這隻股票,因爲他們覺得它不貴,買了能賺錢,這個時候不趕緊買以後就買不到這個價格了,因此就會迫不及特地去“搶購’、
但是,如果盤面上沒有出現這種“搶購”現象,那是不是這個時候場外的投資者中,絕大部分的人都認爲此時股價已經很高,感覺太貴了呢?
很顯然,答案是肯定的。因爲他們覺得貴,覺得買了不划算,所以就不會主動買進。如果他們持續擁有這種情緒,你覺得股價還能夠上漲嗎?
相信只要稍作思索,你們自己就應該知道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