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Lo和MacKinlay (1990)發現小盤股的收益率跟隨大盤股收益率的變化而變化。對此現象的一個解釋是大盤股比小盤股交易更活躍,對信息的吸納也更有效。Hvidkjaer (2006)進一步闡述了一種小盤股對大盤股過去的收益率“反應極其緩慢”的現象,並把這種反應不足歸結於小投資者的投資行爲效率低下。
人們提出這種反應延遲是因爲小盤股對機構投資者相對缺乏吸引力,而機構投資者纔是信息影響市場價格的主要推手。小盤股對機構投資者沒有吸引力是因爲他們的規模。對於一家機構的中級經理,他們所管理資金的典型規模爲2億美元左右;如果一個投資組合經理決定投資於小盤股,即使機構投資組合充分多元化,都會顯著改變小盤股的行情,並且會減少盈利水平,並增加其持有頭寸的流動性風險。此外,對一隻股票持股超過5%就必須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報告,這使機構對小盤股的投資變得更加複雜。因此,小盤股絕大部分都是由小投資者在交易,而許多小投資者只是用日線級數據和傳統的“沒有技術含量”的技術分析來做交易決策。
小盤股的市場特性使得它們流動性不足和嚴重效率低下,從而提供了可盈利交易的機會。Llorente, Michaely, Saar和Wang (2002)進一步研究了交易成交量中所蘊含的信息,他們發現小公司或買賣價差較大的股票在高成交量交易時期後會顯示出一定的趨勢。而大公司或是買賣價差較低的股票在高成交量交易時段後不但沒有趨勢,反而會發生反轉。由此我們可以得到一些可獲利的交易策略,比如基於小盤股與大盤股滯後收益率之間的相關性或是協整關係,或者是基於之前一段時期大小盤股的成交量記錄來買賣小盤股股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