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12:政策利好——強勢領漲
政策利好一般是指政府出臺有利於股市發展,推動股價上漲的政策。它會對股市的長遠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回顧過去,往往有很多股票甚至某一板塊的股票藉着政策利好漲停或集體強勢領漲。
2009年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到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2009年12月,隨着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日益臨近,以及《節能與環保產業發展規劃》正在徵集意見,國家發改委能源所發佈的《2050中國能源和碳排放報告》指出,預計到2012年,中國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將達2.8萬億元。藉助於這些政策利好,2009年11月30日,環保板塊借勢持續發力飆升,環保股整體以7.92%的漲幅位居整個行業板塊之首。環保板塊個股全線翻紅,其中菲達環保繼2009年11月27日漲停後,2009年11月30日再度漲停,並創出新高,如圖3-1所示。在菲達環保的引領下,以及隨後政府出臺的對新能源和節能減排行業的各種扶持政策的利好刺激下,龍淨環保、創業環保、中原環保也相繼封漲停。
圖3-1 菲達環保
2008年,我國股市一片低迷。2008年9月18日,政府出臺了三項利好政策:一是證券交易所印花稅從雙邊徵收改爲單邊徵收;二是國資委支持中央企業增持或者回購上市公司股份;三是中央匯金公司決定將在二級市場購入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的股票。除此之外,國際上,包括歐洲、美國、日本、俄羅斯在內的各大央行,也都在注入巨資聯手重振各國的市場信心。受這些利好的影響,我國A股市場在當日全線漲停,上證指數收盤報2075.09點,漲幅高達9.46%,創下1996年設置漲跌板制度後的第二大單日漲幅;深成指報7154.00點,漲590.93點。
除此之外,我國股市還有五次政策利好強勢引領股市上漲的情況:
第一次發生在2000年2月14日,由於證監會公佈了50%新股直接向二級市場配售的政策,給了普通投資者直接購買“便宜”新股的機會。這樣的政策利好在網絡等相關科技股的引領下,使上證指數大幅高開57個點,升幅3.7%,其後繼續上揚,從開盤前1534.99點上漲到收盤時的1673.94點。這種上漲的趨勢延續了一年左右。
第二次發生在2001年10月23日,證監會暫時停止新的公司上市,同時停止現有上市國有企業在新增發股票時減持國有股。在這一利好政策的刺激下,滬深兩市1100餘隻股票基本上全部漲停,收盤時A股幾大指數幾乎全部漲停。上證指數上漲9.86%,收於1670.56點;深成指暴漲了10%。
第三次是2002年6月24日,我國國務院正式叫停國有股減持;國際上,美國當時面臨的財政問題也有一些緩解的跡象,世界金融市場趨於穩定。在這些利好政策的刺激下,上證指數高開142點,漲幅高達9.25%。這種上漲趨勢持續了幾天。
第四次發生在2005年6月8日,雖然當天沒有任何的利好政策出臺,但是市場傳言證監會有6項舉措救市,在這一預期政策利好的刺激下,股市中的很多股票漲停,上證指數收盤在1115.58點,深成指收盤在2936.57點,分別上漲了8.21%和8.38%。2005年8月24日,政策利好正式出臺,引領了我國股市歷史上一個瘋狂的牛市。
第五次發生在2008年4月24日,當時主要有以下兩個利好政策:其一,減少股票的供給;其二,證監會宣佈股票買賣交易的印花稅從0.3%下調至0.15%。在這兩大利好政策的接連刺激下,很多股票漲停,上證指數上漲9.29%,深成指上漲9.59%。
追漲錦言
政策利好的出臺不僅會引起與利好相關股票的上漲,而且在這些強勢上漲股票的引領下,一些與該利好政策無關的股票也隨市上漲。受利好政策的影響,股票在短期內上漲動力十足,因此,在第一天開始入場是一個不錯的短期投資機會。除此之外,投資者還應該密切關注基本面是否發生變化,如果沒有變化,那麼這種狂漲就會很快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