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態增長模型依賴於均衡狀態的嚴格定義,公司必須達到一種均衡的狀態,從而銷售的增長、利潤率以及投資收益率保持在一個穩定的水平。有關均衡狀態相對不嚴格的定義是,當某公司成爲其所在行業中成熟的公司時,便進入均衡狀態。根據這一均衡狀態的定義,一個公司的持續經營價值可以通過以現有的成熟公司作爲可比公司,運用直接比較法來進行估算。也就是說,在最後期限,評估目標公司與目前的成熟公司具有可比性。
對於小公司和快速成長的公司來說,找到本公司未來的可比公司往往比找到在公司當前條件下的可比公司更爲容易。因爲成長的機會是無形的,相應的產品還未問世,這就很難確定一個公司所掌握的成長機會是否與另一公司所掌握的成長機會之間具有可比性。然而,隨着公司走向成熟,它們的現金流量更多地取決於已有的產品和資產,而更少地依賴於那些無形的機會,從而就容易評估可比性。
除了可比性問題,應用可比公司在某二時點上的比率計算目標公司在另一時點上的價值,還會由於經濟條件的變化而導致結論的偏差。有許多經濟變量的波動會導致直接比較法得出誤導讀者的結論,但以下兩種情況是最爲重要的。
第一,當前的宏觀經濟環境可能與最後期限將會出現的長期經濟條件並不相同。可以用一些一般的指標,比如實際國民生產總值、行業產量以及失業率評估經濟活動。如果經濟條件在兩個時點並不相同,在一個時點的比率可能並、不適用於另一個時點。例如,在經濟擴張的高峯時期,有關財務比率通常會與經濟衰退的低谷時期大不相同。考慮到長期經濟預測的困難,假設經濟條件在最後期限處於平均的水平是合理的。
第二,目前的通貨膨脹率也有可能與最後期限出現的長期均衡的通貨膨脹率並不一致。因爲通貨膨脹率將同時影響收入和費用的增長比率,以及資本的成本,從而它會影響許多財務比率。因此,要判斷目前的通貨膨脹與最後期限的通貨膨脹是否類似)若不是,就只能選擇那些不受通貨膨脹影響的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