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繼續深入關於冠軍魔咒的研究,進入一個更加重要但是更少有人研究的領域——失敗之後怎麼辦?儘管冠軍容易跌倒,但我們也有理由相信冠軍還有可能再爬起來。事實上,2009年的冠軍L先生、2010年的冠軍C先生等,都有過產品淨值被腰斬之後,再度騰飛的事例。但爲何有些人跌倒了能爬起來,有些人不能呢?這涉及三個重要的問題——如何從失敗中學習;如何管理失敗;以及如何從失敗中復原。
哈佛商學院教授埃米·埃德蒙森研究了第一個問題。他認爲很多企業高管高喊着失敗是成功之母,但事實上,他們壓根就沒有從失敗中學到什麼。原因是大多數人對失敗缺乏正確的認識。他把失敗分爲三類,認爲有的失敗應該問責,有的失敗則值得讚許。
哥倫比亞大學教授麥格拉斯研究了第二個問題。她認爲有必要對失敗進行管理,她總結了智慧型失敗的七個原則。
而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則對第三個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他認爲,從失敗中復原的能力是可以培養和傳授的。
今天,我們先來談第一個問題——如何從失敗中學習。
埃米·埃德蒙森對各行各業的企業進行了超過20年的研究,他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大部分人都認爲失敗是壞事。而他的觀點是: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失敗有時候是壞事,有時候是不可避免的事,有時候則是好事。他說,如果你認爲所有的失敗都是壞事,那就說明你不會從失敗中學習。他把失敗分爲三類。
第一類,在可預測的運營環境中,有些失敗是可以預防的。
第二類,在複雜的、不可預測的環境中,有些失敗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通過管理,避免災難性的後果。
第三類,在探索新知識的領域,有些失敗具備獨特的價值,因爲它可以創造知識。
放到投資領域來看,我們會發現,證券市場的特點是大部分時候不可預測。所以,投資家們所遭遇的失敗,主要是第二類與第三類的失敗。索羅斯曾說,重要的不是你做對了多少次,而是當你做對時,你下了多少注。
這話反之也同樣成立——重要的不是你失敗了多少次,而是當你失敗時,你是否控制住了後果。
在投資領域,由於市場天然的不確定性,我們將會面臨大量的第二類型失敗。這時候需要的不是頻繁自責,而是通過有效的機制,管理和控制好失敗的損失。這也是我在之前的專欄中反覆強調風險控制的原因。
至於第三種類型的失敗,其中更是蘊含着創新的探索。我就認識一些投資圈的朋友,在做重大決策之前,他們通常會先進行試盤。這種試盤,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而即使失敗,也是很有價值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