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佳慶基於交易日內交易密度指數(累積或派發)提出了資金流向的指標,科林•特威格斯運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基於威廉多空力度線(WAD)提出了特威格斯資金流向指標(見圖12.3)。該指標在計算中使用了價格變化的真實範圍,解決了在收盤價和開盤價之間存在價格缺口時可能引發的問題。特威格斯在價格變化的真實範圍的計算中加入了一個指數移動平均數,使得計算結果更加平滑,同時也加大了近期數據對指標的影響。
其中,真實最高價指當日最高價和前一交易日收盤價中較高的那個;真實最低價指當日最低價和前一交易日收盤價中較低的那個。
和WAD指標一樣,特威格斯的資金流向指標是一箇中間性質的指標,介於交易日間和交易日內的成交量擺動指標之間。因爲特威格斯資金流向指標包含了價格缺口信息,所以我認爲該指標比佳慶的資金流向指標更有用。
特威格斯和佳慶的資金流向指標都爲成交量累積方法提供了更多的動量信息,從而能夠提供更及時的訊號,對制定短期投資策略也更爲有用。
交易日內的累積指標反映的是股票的收盤價和當日股價波動區間之間的關係,並將成交量進行累積;而交易日間和中間性質的指標反映的是一個收盤價與下一個收盤價之間的關係,並將成交量進行累積。對於這兩類指標,我個人強烈主張在計算指標時應該使用交易日間的指標。
我的觀點是懷科夫的“努力和結果”的思想不一定適用於研究當下的價格趨勢。交易日內累積派發指標主要是想發現在某個交易日內需要多少成交量才能將價格推動。這裏“努力和結果”的思想只在短期內適用於隨後幾個交易日,然而,交易日內累積指標卻將這些短期現象進行了長期累積,因此,我認爲“努力和結果”的原則應該僅適用於短期分析單個的K線圖,而不適用於長期累積指標。我曾問過喬•葛蘭碧累積交易日內的變化指標和累積收盤價的變化指標哪個更好,他強調說:“都是錯的。”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沒有葛蘭碧那麼強烈,但本質上我是同意他的觀點的。這些指標的思想是有用的,但計算出來的結果不應該進行累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