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需求方經濟學?
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家認爲,驅動經濟活動和短期波動的首要因素是對商品和服務的需求。該理論有時被稱爲需求方經濟學。
這種觀點與古典經濟理論或供給方經濟學不一致,後者指出商品或服務的生產或供給對於經濟增長至關重要。
要點
- 需求方經濟學是指對商品和服務的需求驅動經濟活動的理論。
- 需求方經濟學的一個核心特徵是總需求。
- 如果人們和企業無法消費,政府可以產生對商品和服務的需求。
- 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 (John Maynard Keynes) 在 20 世紀 30 年代大蕭條期間發展了他的經濟理論。
- 凱恩斯認爲,在經濟活動低迷時期,政府應該增加支出,以刺激消費者和企業的後續支出。
瞭解需求方經濟學
凱恩斯認爲,失業是商品需求不足的結果。大蕭條期間,工廠閒置。由於產品需求不足,工廠對工人的需求不足。
總需求的缺乏導致了失業,而且與經典經濟學理論相反,經濟無法自我糾正和恢復平衡。
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或需求側經濟學的核心特徵之一是強調總需求。總需求由四個要素組成:商品和服務的消費;資本貨物行業投資;政府在公共產品和服務方面的支出;和淨出口。
在需求方模型下,凱恩斯主張政府幹預,以幫助克服短期總需求較低的問題,例如在經濟衰退或蕭條期間。這可以減少失業率並刺激經濟增長。
約翰·梅納德·凱恩斯
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 (John Maynard Keynes)發展其經濟理論的部分原因是爲了應對 20 世紀 30 年代的大蕭條。大蕭條之前,古典經濟學是主導理論。它認爲,通過市場的供需力量,經濟平衡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自然恢復。
然而,凱恩斯認爲,大蕭條及其長期、廣泛的失業違背了古典經濟理論。他的理論試圖解釋爲什麼自由市場機制沒有恢復經濟平衡。
凱恩斯的著作《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寫於 1936 年,反映了他作爲大蕭條見證者的經歷。在其中,他拒絕接受上述經濟衰退會自行復蘇的信念。相反,他認爲政府需要採取行動。它應該通過增加支出和降低稅收來刺激消費。
需求側經濟政策的類型
政府開支
如果總需求的其他組成部分是靜態的,政府支出可以提供幫助。如果人們消費能力或意願較差,企業不願意僱用工人和投資建設更多工廠,政府就可以介入。它可以增加政府支出以產生對商品和服務的需求。
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支持在國家經濟衰退期間大量政府支出以鼓勵經濟活動。把更多的錢放在中下階層的口袋裏,比把錢存到富人的賬戶裏對經濟有更大的好處。
增加貨幣供應量
中央銀行還可以通過改變利率或出售或購買政府發行的債券來實現這一目標。這種類型的干預是貨幣政策的一部分。這些行動,例如改變利率,可用於增加經濟中的貨幣供應總量或貨幣流經經濟的速度。
貨幣流量的增加相應地增加了貨幣流通速度,或者說用 1 美元購買國內生產的商品和服務的頻率。貨幣流通速度的提高意味着更多的人正在消費商品和服務,從而促進總需求的增加。
需求側經濟政策示例
2008年的金融危機引發了美國政府採取需求側經濟政策。奧巴馬政府降低了利率。它還爲中產階級減稅。它制定了 7870 億美元的刺激計劃。更重要的是,政府以自 20 世紀 30 年代富蘭克林·羅斯福時代以來從未見過的方式干預金融業。
什麼是需求方經濟學?
需求方經濟學是凱恩斯主義經濟理論的別稱。它指出,對商品和服務的需求是健康經濟活動背後的力量。
供給側和需求側經濟學有何不同?
需求方經濟學認爲,對商品和服務的需求推動經濟增長。供給側經濟學(又稱古典經濟理論)認爲,商品和服務的生產是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需求是指商品支出。供應是指商品的生產。
約翰·梅納德·凱恩斯是誰?
約翰·梅納德·凱恩斯 (John Maynard Keynes) 是一位英國經濟學家,在 20 世紀 30 年代因其需求方經濟學宏觀經濟理論而聞名。它被稱爲凱恩斯主義經濟學。他推動增加政府支出和減少稅收的政策,他認爲這將刺激大蕭條期間對產品和服務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