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築頂部時的股價震盪多以“在頂上飄”爲主,不僅僅是容易出現頂背離現象,技術指標的超買現象修復動作也不大,特別是此時的股價位置一般距離21日護盤線或48日護航線比較近,空間上就已經具備了股價向下跌時很快就會擊破這些中期性質的支撐均線。
短、中期兩個系統之間的距離並不大,就難以排除股價會在短時間內就將整個短、中期均線系統同時擊穿的現象發生。即使這裏還將會構築一次中繼性的震盪平臺,那麼,這裏股價的上下震盪空間和幅度也將會是比較大的,對於短期性質的跟盤籌碼來講,參與後面的震盪反而容易在震盪到低位時被迫退出,從而減少很大一塊前期積累的利潤厚度,有點得不償失。
所以,一般對於那種當開始出現中繼性震盪平臺的技術形態時,而短期均線系統與中期均線系統距離靠得比較近,還是先退出,以不參與該震盪平臺的構築爲好,先回避保利最實際。還有一種是頂部是在短、中期兩個均線系統之間距離比較大時出現的。因爲中期均線系統之間的空間距離過大,容易使短期均線系統向中期均線系統靠攏而形成波段頂部。但這種波段頂部在空間更大的趨勢運行中來看,也相當於一次中繼性震盪平臺動作,只是在思維上要擴展大一些來看纔可以。
頂部構築中還有一個技術現象與中繼性震盪平臺有區別,就是構築頂部中,股價是以向下運行擊破或靠攏其重要支撐均線的;而中繼性震盪平臺中,股價是以橫向運行的方式靠攏重要支撐均線的,很少出現有效擊破該均線現象。
中繼性震盪平臺在構築的前期是比較難以做出判斷的。只有當進入後期時,比較容易與頂部的構築動作加以區別。實戰中,當中繼性震盪平臺出現時,最好先以迴避保利爲操作原則,待平臺構築後期臨近再次突破時再考慮重新跟盤則比較穩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