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進到各個證券公司裏,最引人注目的就要數顯示股價的屏幕了,其結構雖然各不相同,但主要內容都差不多,平常我們稱之爲大盤。也有時我們就把整個股市總的行情也稱爲大盤,而把當前申請買股票的總數和賣股票的總數分別叫做買盤和賣盤,而股票一天買賣的開始和結束則分別稱之爲開盤和收盤。在大盤上面顯示的主要有股票代碼、股票名稱、前收盤價、今開盤價、最高價、最低價、最新價、買入價、賣出價、現手、總手、總額、漲跌等,如圖1所示。
下面解釋一下這些名詞的含義:
前收盤價,是前一天最後一批交易的成交價格。
開盤價,是今天第一筆交易的成交價格。
最高價,報低價,分別是今天開盤以來有過的最高和最低的成交價格。
最新價,是剛剛成交的,一筆交易的成交價格。
買價,是當前願意買入人出的最高價格。
賣價,是當前願意賣出人出的最低價格。
現手,是說剛纔成交的這一筆交易的交易量的大小。因爲股票交易的最小單位是手,1手是100股。所以衡量交易量的大小時常用手數代替股數。
總手,是今天開盤以來該股交易的所有手數之和。
買手,是比最新價低3個價位以內的買入手數之和的數量。
賣手,是比最新價高出3個價位以內的賣出手數之和的數量
總額,是今天開盤以來該股所有交易金額之和。
股價的漲跌是指現在的最新價和前一天的收盤價相比,是漲還是跌了。它有兩種表示方法,一種是直接標出漲跌的錢數,一種是給出漲跌幅度的百分數。一般在一個解幕上只有一種數字,有的公司裏的顯示屏上給出的是絕對數,有的公司裏的顯示屏上給出的是相對數,這樣要知道另一個數字時就要通過計算了。
各個營業部裏的顯示屏幕不盡相同,一般來說,只能顯示出上面這些內容的一部分。各個公司輪流出現,每隔一會就換一屏,你要看某個公司股票的價格要等它顯示出來才能看到。各種顯示屏的顏色也各不相同,有的是兩行紅色,兩行綠色相間出現;有的只有一種顏色;也有的是用紅色表示漲,綠色表示跌,黃色表示不漲不跌,這裏的漲和跌都是和前一天的收盤價相比較而言的。
在大盤上面除了各股的行情之外,還有幾個數字:上證指數(深證指數)、指數漲跌+-、成交量、成交額,當然還會有時間的顯示。
下面先講一下什麼是上證指數。爲了考察股市股價高低的變化,各國都有不同的股市指數,如美國的道瓊斯指數、我國香港的恆生指數等。上證指數是以1990年12月19日上海股市上所有股票爲樣本,以發行量爲權數,加權平均編制所得的指數。即以該基準日的所有各種股票的價格分別乘上各股的總股數相加以後再求其平均數,並以該平均價爲100點,以後同樣計算出每天的平均價格後,除以基準日的平均價就得到每天的指數。它是衡量股市價格高低的最重要的一個指標。但這並不是說,指數上漲,所有股票的價格也會跟着一同上漲。經常是指數上漲時某些股票的價格上漲,而另一些股票的價格反而下跌。所以我們不僅僅要看指數的高低,更要看具體每隻股票的價格。上證指數中最常用也最重要的是綜合指數,它是把A股和B股綜合起來計算出的指數。一般我們在報紙、雜誌、廣播中看到、聽到的就都是綜合指數。
除了綜合指數之外,還有A股指數和B股指數以及各種分類指數,如工業股指數、商業股指數等,從中可以看到不同行業的股票漲跌情況。
上證180指數是上海證券交易所對原上證30指數進行了調整並更名而成的,以2002年6月28日上證30指數收盤點數爲基點,自2002年7月1日起正式發佈。該指數是按照行業代表性、股票規模、交易活躍程度、財務狀況等原則挑選出180只樣本股票用加權平均辦法計算出來的,流通市值和成交金額都分別佔到上海股票市場流通市值和成交金額的1/2左右。因爲它的計算方法雖然和上證指數差不多,但範圍卻小得多,而且只計算流通股份,這樣既可以增加靈敏度,同時又可以引導市場向經營業績好、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方向的企業投資。這是國際上很流行的一種做法,因爲上市公司很多,全部計算太複雜,所以只從幾個行業中選取一部分最重要的公司來進行計算。而這些公司也要不斷根據實際情況經常進行調整。
深證指數也有好幾種,其中最常用的一個是綜合指數,一個是成份指數。綜合指數的編制方法和上證指數差不多,只不過基準日期是1991年4月5日。深圳的成份指數比上證30指數推出還要早得多,它是從全部上市公司中取有代表性的40家公司作爲樣本,取其流通股份加權進行計算得出的,基期是1994年7月20日,基日指數是1000點。
指數後面的“指數漲跌+-”是以前一天的收盤價指數爲基數,今天漲跌的百分數。說明今天的股價指數和昨天相比是漲了還是跌了。
總成交量的單位如果是手,換成股數時就要乘上100。如2792485就是279248500股。是把股市上所有成交的股票數量加在一起得出來的。
總成交額的單位通常是萬元,所以35000就是3.5億元,它是股市上所有成交股票的總金額。
看懂這個大盤,我們就可以瞭解股票的價格,也纔可能進行股票的買賣。報刊雜誌上的股票行情表也都和它大同小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