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的一份報告解釋了傳統銀行如何儘管尚未採用加密貨幣,但仍在使用區塊鏈技術進行運營。
銀行與區塊鏈,介於傳統金融與 DeFi 之間
2017 年 9 月,摩根大通首席執行官傑米戴蒙嘲笑比特幣:
“這比鬱金香球莖還糟糕。它不會有好的結局。有人會被殺。”
該聲明指的是 17 世紀的荷蘭鬱金香市場泡沫。
高盛高級董事長勞埃德·布蘭克費恩也回應了他的看法,他說:
“[一夜之間] 移動 20% 的東西看起來不像是一種貨幣。它是進行欺詐的工具。”
這很好地代表了大型投資銀行對加密貨幣的普遍看法,加密貨幣被認爲是騙局或純粹的投機和短暫現象。
這種觀點隨着時間的推移而發生了變化,現在銀行雖然總是對加密貨幣世界持懷疑態度,但仍然改變了態度。但是,似乎沒有改變的是銀行本身對加密貨幣背後的技術(即區塊鏈)越來越感興趣的傾向。
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華爾街日報》解釋了主要投資銀行如何轉向區塊鏈來發展他們的服務,使交易更快、更便宜、更安全。從報告中我們可以看出,支付是區塊鏈在銀行和金融領域的首要用例。
在區塊鏈金融方面,世界各地的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現在都在利用這項新技術進行支付處理和可能發行自己的數字貨幣。
區塊鏈可以實現更快、更透明、更直接的交易,這就是銀行越來越多地在其支付系統中實施這項技術的原因。
區塊鏈的好處和潛力
但是區塊鏈正在被廣泛使用,甚至在傳統的證券交易所過程中進行實驗,這通常需要冗長的程序才能完成。然而,銀行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特性可以消除所有不必要的中介,並允許在世界各地的計算機上進行交易。
不再有專用服務器加入互連網絡。更不用說與客戶識別過程相關的一切了。事實上,區塊鏈可以成爲銀行降低與人爲錯誤和官僚主義相關的成本的非常重要的資源。順便說一句,有些人想知道爲什麼它沒有比傳統銀行業更早採用。
《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Paul Vigna是區塊鏈報告的作者,他說:
“我認爲有趣的是它實際上不是一個,他們爲什麼現在這樣做?這更像是一種,爲什麼他們還在這樣做?他們實際上已經走這條路好幾年了。他們一直在試驗區塊鏈、技術以及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背後的概念。他們這樣做的主要原因是因爲它可能爲他們的業務帶來好處。”
涉及的主要銀行
同樣根據美國商業報紙冗長而詳細的報道,迄今爲止,似乎最關注區塊鏈技術的銀行是高盛,但摩根大通和富達似乎也在大力押注將這項技術應用於他們的業務。過程。
大多數主要銀行和金融機構都有某種專門研究數字資產的小組,致力於研究如何使用該技術。
例如,Vigna 在他的文章中特別提到的JP Morgan有一個基於區塊鏈概念的平臺,稱爲 Onyx,他們已經使用了幾年。他們還有一個小型辦公桌部門進行實際交易,據報道該部門已經處理了價值 3500 億美元的交易。
另一方面,據報道,高盛通過區塊鏈發行了一些債券,與歐洲投資銀行的債券總額高達 2 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