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股收益 (EPS) 與稀釋後每股收益:概述
每股收益 (EPS) 和稀釋後的每股收益是用於公司基本面分析的盈利能力指標。每股收益考慮了公司的普通股,而稀釋後的每股收益考慮了所有可轉換證券,例如可轉換債券或可轉換優先股,這些可轉換為股票或普通股。
要點
- 每股收益 (EPS) 僅考慮普通股,而稀釋後的每股收益包括可轉換證券、員工股票期權和二次發行。
- 當股票數量增加時,就會產生稀釋效應——例如,通過發行新股。
- 一般來說,如果一家公司擁有可轉換證券或員工股票期權,則存在每股收益稀釋的風險。
- 正因為如此,許多分析師更喜歡稀釋後的每股收益作為一個更全面的數字。
- 稀釋後的每股收益總是低於其基本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EPS)
EPS 以每股為基礎衡量公司的利潤金額。與稀釋後每股收益不同,基本每股收益不考慮可轉換證券對每股收益的稀釋影響。
當股票數量增加時,就會產生稀釋效應——例如,通過發行新股。如果一家公司向投資者發行更多股票,那麼這會增加流通股的數量並降低公司的每股收益。最終,這可以降低股價。
要計算公司的基本每股收益,請將公司的淨收入減去任何優先股股息,然後將結果除以已發行普通股的加權平均數。加權平均數是投資者用來監控多年來積累的股票成本基礎的衡量標準。
稀釋每股收益
相反,稀釋後每股收益是基本面分析中用於衡量公司每股收益質量的指標,假設所有可轉換證券均已行使。可轉換證券包括所有已發行的可轉換優先股、可轉換債務、股票期權(主要是基於雇主的期權)和認股權證。
要計算攤薄每股收益,請將公司的淨收入減去任何優先股股息,然後將結果除以流通股和稀釋股(可轉換優先股、期權、認股權證和其他稀釋性證券)的加權平均數之和。
每股收益 (EPS) 與稀釋每股收益的示例
例如,假設 ABC 公司在過去一年的淨收入為 5000 萬美元,但它沒有支付任何股息,並且有 1500 萬股普通股流通在外。
ABC 公司的所得 EPS 為:
現在,假設除了 1500 萬股流通股外,ABC 還授予員工股票期權,可以轉換為 100 萬股額外普通股和可轉換優先股,可以轉換為 300 萬股普通股。
因此,ABC 公司的稀釋後每股收益為:
一般來說,如果一家公司擁有稀釋性證券,那麼稀釋後的每股收益將低於其基本每股收益。
EPS或稀釋EPS更好?
每股收益 (EPS) 是了解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標。由於許多公司以股權補償、員工股票期權或可轉換證券的形式擁有額外的儲備股份,稀釋後的每股收益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潛在的每股盈利能力。
為什麼稀釋每股收益很重要?
稀釋後的每股收益佔尚未發行但可能在未來發行的股票。這些可能來自轉換為普通股的可轉換證券或通過行使員工股票期權。因為這樣的行為將有效地增加流通股的數量,當以每股為基礎進行評估時,它也會稀釋公司的整體利潤。因此,了解完全稀釋後的每股收益對於了解當前股東在未來可能受到的影響非常重要。
較高的每股收益表明什麼?
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較高的每股收益是有利的,因為它代表了公司盈利能力的提高。除了當前的結果之外,還必須檢查有多少股流通在外,並考慮歷史每股收益和遠期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