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与货币供应量增减趋势分析与运用要点

  |  

货币政策与货币供应量增减趋势分析与运用要点


经济,尤其是市场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经济,是有其内在运行规律的。但是,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经济体,都不可能完全由市场主导。很多经济体,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政府调控政策的影响。政府调控的影响力有多大,与政府手中掌握的经济资源多少有关。资源越多,政府调控手段越容易见到效果;资源越少,政府调控手段见效的速度越慢,有时甚至没有作用。在我国,由于政府掌握着众多关乎国计民生的大型国有企业,所以,调控手段的有效性,通常远远高于西方国家。

在当前,各个国家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通常只有两个:一是货币政策,二是财政政策。我国政府也不例外。本节主要讨论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一个国家中央银行拥有的最大经济调控权力。所以,投资者应该了解货币政策在经济运行、股市运行中的重要地位。

货币政策,在大方向上,通常包括三类,即紧缩的货币政策、宽松的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大方向的确定,在各个国家都必须经过最高权力机关会议讨论后才能决定,而且,一旦确定,就不会轻易改变。在我国,货币政策的方向,通常是由国务院决定的,中央银行只是根据这个大方向来具体执行。

紧缩的货币政策

这通常在经济过热的阶段采用。这个阶段,GDP的增速通常过快,CPI的增幅通常过高。一般来说,只要紧缩的货币政策出台,经济中的流动性,即货币总量,就会大幅度减少。企业、银行都会直接感受到资金的缺乏,股票市场也不会例外,在资金紧张的压力下,股市下跌趋势通常不可避免。我国最近一次采取紧缩货币政策,是从2007年年底到2008年年底。当时,即2007年第三季度的GDP,高达13.4%, 2007年11月的CPI,高达6.9%。这两个数字,都已经远远超过了政府所能够容忍的范围。因此,第四季度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目的就是压制过热的经济、降低过高的通货膨胀程度。

当时的股票市场,从获知央行政策决定开始。就再也没有上升过,进入持续大幅下跌状态。

宽松的货币政策

这通常在经济过冷的阶段采用。这个阶段,GDP的增速通常过低,CPI的增速非常低,有时甚至是下跌状态,也就是经济学上所说的通缩。这个时候,由于企业普遍担忧经济前景,不敢投资,经济活跃度很低,大量劳动力失业,国家财政收入也有所下降。为了提升经济信心,政府不得不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大量货币注入经济后,企业因为能够获得低廉的货币成本,逐渐扩大投资,经济热度逐渐增强。股市在这个时候,也与企业的活动同步转强,并且在大量资金的介入下,更容易上升,通常都会转入牛市状态。

我国最近一次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在2008年年底到2010年年底。在2008年年底,一方面由于国内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打压通胀,另一方面由于欧美国家的金融危机,导致我国经济迅速下滑。在2008年第三季度,GDP从上年度的13%下降到9.9%,第四季度下滑的态势非常明显,次年第一季度统计的GDP结果数据只有6.5%,很多中小企业破产,同时,2008年11月的CFI迅速掉回到2.4%。在经济下滑过冷形势极其严峻的情况下,政府不得不启动宽松的货币政策。股票市场,几乎就在这个政策宣布的第二天开始,转入了牛市。

稳健的货币政策

这是在经济处于相对中性的状态下采取的政策。经济在多数情况下,处于相对中性状态,所以,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时间也要多一些。在稳健的货币政策执行时期,政策的目标,显然是防止经济转向过热或者过冷。就如同司机沿着直线开车一样,既要防止汽车向左偏,也要防止汽车向右偏。这个时候,就要看GDP,CPI处于什么状态之下,只要有一个指标处于不理想状态,就一定会采取措施进行纠偏。例如,如果某个季度的数据是:CPI为3%, GDP为8%,那么,政府对CPI可能是满意的,对GDP是不满意的,这时,就会采取一些措施刺激经济更加活跃一些。

我国的货币政策,除了上述案例中提到的采用紧缩或者宽松货币政策的时间外,多数时间采取的是稳健的货币政策。在2007年年底之前,在2011年,都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从实际运行情况,2006一2007年,政策就像是一个一直想控制汽车朝左偏的司机,不断地通过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方式给逐渐过热的经济降温,但是,汽车还是继续朝右偏,最终迫使司机不得不来一个急刹车、大转弯。

所以,货币政策,并不像一些不熟悉政策的投资者想象的那么复杂。

接下来我们看看货币政策所使用的工具。

我们一般把货币政策所采取的具体措施,称做货币工具。

货币主要工具包括调整金融机构利息的利率、调整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等方法。

(1)调整利率,包括加息与降息,是最直接简单的货币政策工具。加息,因为提高了存款的利率,提高了贷款的利率,可以提高存款的积极性、降低贷款的积极性。在经济活动中,存款是一种保守的行为,因为存款的人可以求得安全保障,贷款是一种积极的行为,因为贷款人必须用钱去投资,否则就无法支付贷款的利息。加息,就可以让贷款人因为成本提升而考虑降低贷款的数量,让存款人感觉到更多的安全收益。反之,减息,其目的与加息完全相反,可以达到刺激人们积极投资的目的,投资者多了,经济就会回升。

在经济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加息一次或者几次,并不一定让经济降温;减息一次或者几次,也不一定会让经济升温。其原因很简单,有时是因为增减的幅度,还没有达到让存款人、贷款人感觉到刺激与压力,有时则是因为成本的增加或者减少,还没有迅速传导到经济体的全部,也就是经济学家所说的时滞效应。等过了一段时间,这种效应可能就会出现。就像是病人用中药治病,病去如抽丝,需要等一段时间才能看到效果。

股票市场涨跌与利率调整之间的关系,在短期上,好像与央行的调整利率的时间很吻合,但深层次看,股市涨跌更多地与经济周期涨跌直接相关。也就是说,股市多数时候要看到吃过中药的人,病逐渐好转,才跟随地逐渐回升。但有时候,如果调整利率的幅度过大,转弯过于明显,股市也会直接跟着调整利率的方向行走。最终,股市是跟着经济转弯,而不是跟着调整利率的时点。

新股民对股市的这种现象经常感到诧异:有时加息,股市还继续涨;有时减息,股市还继续跌。其实,股市的涨跌,主要要看经济是否转变了,而不是利息是否改变了。

所以,有些投资者,一听到加息就卖出股票,听到降息就买入股票,这是一种过于简单的操作方式,不合乎股市原理。

(2)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是另一个常用的货币工具。这个工具的意思是:中央银行要求商业银行在获得存款之后,将其中一定的比例,存放到中央银行,作为一种安全淮备金,通常称为法定存款准备金。这个准备金的比例高低,就是存款谁备金率。

如果比例提高,就意味着商业银行可以向外营业、发放的贷款数量减少,即常说的一部分资金被锁定。如果比例降低,商业银行能够对外发放的贷款数量就增加。虽然,对于单个银行来说,可以通过吸收更多的存款来达到贷款数量增加的目的。但是,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总存款数量有限,上缴的存款准备金多了,贷款自然就减少了。

我们通常称利息调整,是货币调整的价格工具,因为利率就是货币的价格;对于存款准备金率,我们称为货币调整的数量工具,因为这个工具可以调节社会上总的资金量。

央行通过利率来调控,有时候效果不一定比通过存款准备金率来得更直接,因为价格要影响存贷款人,有一定的时间滞后,甚至可能没有反应。但是,使用存款准备金率,效果非常明显,直接就可以减少或增加货币总量。

在特殊情况下,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手段,不一定能够有效地调控货币总量。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1. 存款准备金率针对的是金融机构持有的货币总量,在提高比例时,如果社会上存在很多其他灵活的融资方式,如债券、股票等,这些融资方式不会受到影响,可能会更加活跃,降低了存款谁备金率的调控效果。或者,在国外资金大量流入的情况下,这种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方式,效果也不好。②在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时候,目的是让社会资金增加,但是,如果这个时候,存在一些非正常经济活动的投资工具,如炒作黄金、炒作房地产或者过度炒作股票等,这些部门会吸收大量的流动性,使得央行释放出来的资金,不一定流向实体经济部门。

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其经济效果与调整利率一样,也会存在有时无效、时效滞后的情况。投资者也不可简单地按照这个工具实施的时点来简单操作。

(3)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则是一种日常频繁使用的货币工具。公开市场操作,指的是中央银行通过国内金融市场,进行国债或者央行票据等中短期债券的买卖,达到释放、收回货币的目的。

国债、央行票据,都是高信用等级的中短期债券。如果商业银行都持有这些债券,就意味着商业银行把相应的货币借给了央行或者国库(财政部)。这个时候,如果央行使用货币从商业银行手中买回这些债券或者票据,那么,就意味着商业银行手中增加了大量的货币。相反,如果央行把自己手中的债券、票据卖给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就减少了货币拥有量。这就是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可以达到调控货币效果的原理。

相对干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这种手段的力度要弱一些,因为债券、票据都是有期限的,到期需要兑付。这就使得央行不得不频繁地买入卖出,平滑了调控的效果。

(4)货币供应量是货币调控的目标指标。使用上面3种货币调控工具,最终是要达到一种目标。这个目标,在定性上,就是国家制定的紧缩、稳健、宽松等货币政策,在定量上,则是指货币供应量,也就是社会上一年内或者一个月、一个季度内获得的总货币量。

货币供应量在统计方面,有多种不同方法,称呼也不一样。对于投资者来说,我们只要了解其中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广义货币供应量,英文简称M2。

广义货币供应量中有一部分是流向股市的,对经济总量影响也很大,所以,投资者必须加以关注。

通常,央行在一年之初,会制定出一年准备提供的M2增长率(见图5-3)。例如,在宽松的政策年份,这个指标可能是17%;在稳健的政策年份,这个比例是15%,等等。这个比例很重要,因为它在总体上已经告诉了投资者,今年一年的货币局面会是一个怎样的紧宽程度。


上图是我国2006年之后月度M2增速线条图。通过这个图,我们可以对比股市涨跌周期与这个涨跌图之间的相关度。在2007年之前,M2的增长率其实一直都保持稳定,但是,在2009年采取宽松货币政策后,增速快速增长,直到2010年中期后才回到常规水平状态。而股市,在2007年之前,尽管M2增速始终在17%左右,但因为货币市场的其他因素,还是出现了大幅上升。在宽松货币政策期间,股市表现一样很好。这个实际案例告诉我们,货币供应量只能提供给投资者一个货币环境的大致状况,并不能完全揭示股市的总体机会将会怎样。

投资者在分析货币政策的趋势时,要注意如下要点。

(1)要了解国家阶段内的货币政策方向,这个方向通常很重要,基本上确定了货币供应量的大致状态,更是给股票市场确定了一个基本的环境。

(2)要注意货币政策之外的其他货币冲击,特别是在汇率影响下的外部资金。有时候,内部资金量平稳,但外部资金流入过多,股市也会有所上升。

(3)在极端的货币政策环境下,股市很容易受到政策影响,如紧缩、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是,在稳健的货币政策下,股市表现会比较复杂,要仔细衡量期间各种其他变量的影响。

(4)要注意观察货币政策的累积效应,不要被短时间的效应所迷惑。同时,还要注意股市所处的位置。当股市大盘趋势性不强的时候,在高位区容易下跌,低位区容易上升,都不一定是受到货币政策影响。

(5)一定要记住,货币政策不过是一个宏观调控的工具,工具如何应用,最终还要看宏观经济的效果。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均线的平均成本线和移动趋势线

均线最重要的作用有两点:平均成本和指示趋势。其中平均成本是均线的根本所在,确认和指示趋势是其最大的作用,其他特点和所有运用法则全部由此两点衍生,所以有人称均线为平均成本线和移动趋势线。平均成本是均线的本质K线是趋势最直接的载体。将K线的收盘价格移动平均,连续标注在坐标图上,就是均线。

低高低的组合形态案例分析

如图所示。 图4-36 低高低组合形态该形态是由前低后高的组合形态演化而来的,是主力在大幅拉升或大幅下跌后并不是直接掉转船头,而是在高位或低位再做一次诱多或诱空行情,从而在高峰之后再次形成一个低峰。

股票KDJ指标的使用技巧及注意事项

KDJ指标的使用技巧1.K与D值永远介于0到100之间。D大于80时,行情呈现超买现象。D小于20时,行情呈现超卖现象。2.上涨趋势中,K值大于D值,K线向上突破D线时,为买进信号。下跌趋势中,K值小于D值,K线向下跌破D线时,为卖出信号。 3.KD指标不仅能反映出市场的超买超卖程度,还能通过交叉突破发出买卖信号。

水务股投资策略

水务股投资策略(1)优先选择龙头企业投资投资水务类上市公司要从战略的高度选择。从水务类公司的并购扩展、区域竞争地位、专业营运能力等综合因素来看,投资者应优先选择龙头企业投资。同时,注重投资产业链条完整、有延伸潜力即与水价提升直接挂钩的水务公司。

不必太看重年底机构预测

涨跌密码11:不必太看重年底机构预测揭秘涨跌通常证券机构在年底都会推出一些预测报告、投资策略报告等,供投资者参考。

KDJ指标的钝化要则与实例深深房A(000029)

深深房A(000029)KDJ指标的钝化通常会与背离结伴而行。KDJ指标的钝化及行情趋势长期不产生根本性变化,导致RSV值横向震荡,产生了“无势”形态。

分时图中的MACD实战

个股的盘中运行常常会出现强弱转化,由强转弱或者是由弱转强,往往难以让人把握,实盘操作中,结合MACD指标线的运行进行分析,可以得到更为准确的结论。弱势股受均价线压制,这既体现在股价走势上,也体现在MACD指标运行上。体现在MACD指标上的形态为:指标线一直运行于0轴下方。

股票炒股技巧|股民如何根据成交量的单日凸量形态判断股票的走势?

股票走势的高低状况,可以讲是投资者在股市上唯一关心的事情!股市上的单日凸量属于成交量的一种异动放量,成交量产生变化,证明股票的走势也会随着一起显现变动。

MACD趋势交易技术

趋势的理论:按照不同的角度,趋势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1)按照级别划分在趋势理论中,将趋势按照级别分为三种,分别是主要趋势、次级趋势和日间杂波。主要趋势是股市整体的向上或者向下的运动.也就是常说的牛市和熊市,其持续时间较长,可能会是几年。次级趋势是针对主要趋势的重大回调走势。

突发事件会造成股市的强烈震荡

涨跌密码7突发事件会造成股市的强烈震荡 揭秘涨跌 生活中有时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有的会让人措手不及,而有的则会让人喜出望外。股市也如此,随时都有可能出现一些突发事件。有些突发事件影响巨大,牵扯面极广,对股市直接构成利好或者利空影响,甚至还会引起股市的暴涨暴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