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股票做的是心态,做交易做的是信号。笔者发现许多投资者做交易,甚至都不是依靠感觉,而是依靠想象力,当发现行情走势与自己的主观愿望完全不同的时候,就不知所措慌了手脚。最后步错、步步错,大亏往往来源于这样的茫然。前一阵子热播的电视剧《琅琊榜》里梅长苏在对付宁国侯谢玉时,说过一句话:“把结果交在对手的手上是最危险的行为,只有无论对手做了什么,我都有办法应对,才能稳操胜券。”这是真正的谋划之道,也是交易之道。我们在交易过程中,最应该做的不是去猜测明天到底是什么线,而是要知道当明天的线形出现的时候我要怎么应对。交易行为,本质是基于交易信号的一种反应。
所以,我们在做技术分析的时候,重要的是对信号的确认而不是预测。做交易是需要预判的,但预判不是预测,预判的是交易行为的胜率,而不是预测市场未来的走向。这两点是有很大区别的。比如,在经历了一段多头行情之后突然出现爆量收黑.但是均线仍然指向多头,这时候量价结构出现转折信号但均线显示仍然在持有容忍度之中,两个元索出现了相反的交易信号,到底要卖还是要买就取决于投资者此时对于后市涨跌概率的预判。
波线量价中的每个分析方法、理论都有它自己的长短板,这就是我们要构建系统的原因,通过方法与方法之间的互补性来找到更确切的交易信号。一般来说,指向同一方向的信号越多,信号的确认程度越大。
总之.市场没有百分之百,也没有人敢说百分之百,所有的探讨都基于相对高的成功概率。到本章之前,波、线、量价四个元素以及它们各自的观察角度.分析方法我们都介绍完毕了。这四个元素中,波段、均线涵盖的时间周期较长,更多用来判断中期趋势,是为行情定性的;到了量价的层面则更多反映短线波段,直接形成交易信号。
从策略形成逻辑的角度, 买入的时候.分析的过程是从长到短,更多注重的是位阶的高低,趋势是否成立;而卖出的时候.分析的过程是由短到长,更多注重的是筹码是否仍然稳定,趋势是否遭遇转折。我们通过是一个实盘案例来演示一下买卖的逻辑过程(如图所示)。
假设上证指数就是一只个股,那么我应该什么时候买?或者什么时候卖呢?
买入逻辑:
首先,看它处于什么样的位阶.是启动浪.主升浪还是未波段,是否存在操作空间;这一阶段适宜中线操作还是短线操作。
然后,看趋势是否转向多头或延续多头,均线结构是否健康。
其次,量价形态是否是持续形态,筹码是不是保持稳定。
最后,在支撑附近寻找K线转强点买入。
卖出逻辑:
首先,价格是否在阻力附近出现转折或停滞。
然后,最能形态是否依然健康,筹码有没有出现离场或者散乱迹象。
再次,均线趋势是否延续强势,均线结构是否遭到破坏。最后,波段上看是否已经运行到非持股段或多头的末波段。这是最完整的指数分析和交易的逻辑。个股也大致如此,只是我们在分析个股 买入时机之前,通常先观察指数的健康程度。从个股与指数的关系,买入需要更多参考大盘,在大盘处于下跌趋势的过程中,任何的股票交易都含有巨大的系统性风险;但是一旦已经买入了股票,大盘的重要性就相对削弱.我们更多地关注个股本身波线量价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