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迷信思想過多的人
人們通常迷信地認爲,華爾街存在着“強大的利益集團”,他們壟斷着信息並以此爲自己牟取私利。
特別是在道氏的年代,市場總是有類似這樣的觀點:“現在,股票操縱者們誕生了,他們的技巧極其複雜,必須非常巧妙地操縱股票以使其看上去並未受到操縱。任何人都可以買賣股票,卻並非每個人都能在賣出股票的同時使別人相信他正在買進,從而使股價不可避免地繼續上漲。這要求操縱者具有無比的魄力和判斷力,理解股市的技術條件,非凡的獨創性和敏銳的思維能力,絕對了解人性,仔細研究賭博這個奇怪的心理現象,長期與華爾街公衆相處並熟悉全美國人民奇妙的想象力。此外,還必須徹底瞭解所需僱用的形形色色的經紀人,他們的能力、缺點、個人品質以及他們的價碼。”
在他們看來,似乎操縱者可以“人爲”地改變證券市場的價格曲線,使證券價格背離其自身價值。而這一被扭曲的價格曲線勢必導致普通參與者作出錯誤判斷,使得操縱者乘機大量低吸高拋,從而牟取不當利益。
然而,股市遠不是這些人所能代表的,而且華爾街的利益集團很少會聯合起來行動。即使有聯合行動,每個利益集團(甚至包括他們暫時結成的聯盟)在預測股市時也都會經常犯這樣、那樣的錯誤。無數事實證明,這些錯誤將足以使人爲操縱的神話化爲泡影。
媒體記者
對操縱題材最感興趣者可算是媒體記者,他們認爲操縱市場的題材具有新聞性,最能引起公衆的呼應。筆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在筆者說了一大堆市場的實質性問題之後,第二天在報紙上只是看到一點點內容,而剩下的部分多少還有一點斷章取義。詢問之後被告之“您說的沒有新聞性”。換言之,筆者所說的實質性內容中沒有操縱市場之類吸引眼球的東西。由此我們不難理解,爲什麼媒體上總是出現大量的“揭祕”。如果“新聞”是錯誤的,就再出一條來改正“新聞”,這樣還多了一條“新聞”。可想而知,許多“新聞”就是這樣被製造出來的。
由於道氏創辦的《華爾街日報》是最早從事金融諮詢的媒體,所以道氏對金融諮詢的問題實質看得更清楚,因此由他揭露這個問題也是最權威的。同時,道氏和漢密爾頓都做過《華爾街日報》的記者和編輯,從他們自身的角度最容易看清媒體問題的實質。由此,我們可以理解他們專注於金融諮詢的良苦用心,是試圖引導投資者從“內部人士”那裏獲得“內幕信息”的錯誤理念中轉移出來。
就在筆者寫作這本書的時候,幾乎每天都可以從主流經濟媒體中看到這樣的討論。到底造成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元兇是誰?誰應該爲本輪全球金融危機負責?於是銀行的總裁被揪出來了,股票交易所的總裁被揪出來了,甚至格林斯潘也被質詢了。但是,真的找到“元兇”了嗎?
無能的分析師
分析師們在找不到自己分析錯誤原因的時候,也將責任推向了市場。
當他們分析正確的時候總是儘量證明自己的能力如何如何,而一旦分析錯誤,就會在市場中找幾個“壞傢伙”。因此,對他們來說,“操縱市場”也是一種推卸責任的方法。
還有就是交易經紀行和投資機構總是對股票不負責任地渲染。每天,經紀人總是添油加醋地告訴客戶哪隻股票開始變動以及一些令人興奮的股票信息。他們告訴不理智的投機者的消息都是投機者自己想知道的,而不是他們真正需要知道的。有時他們的猜測是正確的,但是這些猜測總包含着這樣的暗示:分析股市的規律是一件神祕的事。如果因此評價他們關於市場整體的信息是正確的,那麼他們提供個股的情況就更是如此了。他們總是喜歡揚言,在他們的幫助下,“內部人士們”總是不停地買進。急功近利是小人的劣根性,小人立於善於巧言令色,獻媚取悅,讒言媚世。記住:不要相信太愛說的。
巴菲特提醒投資者:分析師不能爲你長期賺大錢。每個技術分析師都深知。每個期貨經紀人也懂得致富的祕訣:只要自己不玩,肯定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