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好情緒才能盈利
股市是一個捉摸不定、折磨人的地方。因此,沒有經歷過無數次暴漲暴跌考驗,習慣於漲時欣喜若狂、跌時一蹶不振的投資者,不能稱爲合格的投資者。
上週,上證指數和深證成指雙雙刷新今年以來周跌幅紀錄,對於投資者來說,是一次難得的考驗。
大跌影響心理
面對同樣的暴跌,有的投資者經受住了考驗,無論是工作、生活還是投資,都未有絲毫影響;有的則在暴跌中大傷元氣,不僅賬戶市值大幅縮水,而且在心理上也被擊垮。
典型的“症狀”有:
忙亂。一輪大的暴跌來臨時,一般事先都無徵兆且持續一定時間,短的一兩天,長則三五日,還不包括漫漫陰跌以及短暫反抽後再次下跌所需要的時間。面對上週突如其來的“黑色星期一”,不少投資者缺乏思想準備,顯得緊張忙亂,有的坐立不安,到處打探消息,瞭解暴跌緣由;有的通過熱線電話,請教“專家”指點;有的一看市值跳水,連忙割肉斬倉;有的胡亂下單,補倉後再度被套。
後悔。投資炒股,誰都希望踏準節奏——每次見頂時清倉離場,觸底時滿倉入場。但在實際操作中,並不存在這樣的理想化狀態。有的投資者對此並不完全明白,期望值特別高,總希望自己能成爲其中的“幸運者”。因此,當暴跌(或暴漲)發生後,發現自己未能逃頂(或炒底)便後悔不已,自我指責:咋這麼笨啊,要是暴跌前全部清倉(或大漲前滿倉介入)該有多好。
抱怨。無論何時,股市都充滿着誘人的機會,同時也潛伏着各種風險,盈利和虧損都十分正常。這其中,固然有政策面、技術面、大環境等客觀方面的因素,但關鍵在於投資者自身的操作,包括心態、方法和技巧。然而,有些投資在盈利時常常沾沾自喜、“功勞”歸己,虧損時悶悶不樂、責三怪四。
奢望。有些投資者情緒化、理想化心態十分明顯,不能理性看待政策與股市之間的關係,片面誇大政策對股市的影響,當股市暴跌時,總愛想當然地期盼有關部門出臺政策救市。多年的經驗表明,股市往往有其自身的運行規律。因此,期待股市暴跌時通過政策救市的想法是不現實的。
絕望。一些極端的投資者特別容易產生極端想法:一看股市漲了,就想到“5·19”,以爲又要井噴;一旦跌了,就想到了“5·30”,嚇出一身冷汗;還有的一看股市暴跌,就想到了遠離股市,暗下決心:從今往後再也不碰股票。殊不知,真正的“5·19”和“5·30”都是不可預測的,當多數人期待“5·19”來臨或擔心 “5·30”發生時,往往不會有“5·19”和“5·30”。
招應對大跌
暴漲暴跌,是股市亙古不變的特性和規律。投資者只要身在股市,就要做好思想準備,隨時迎接可能出現的暴漲或暴跌。我很相信“管理情緒賺大錢”這句話。現將本人應對暴跌的措施與各位股友交流:
調整心態,從容應對。
暴跌發生後,先要保持鎮定,做到不緊張、不恐慌、放得下、睡得着,沉着應對。與大漲時不盲目樂觀一樣,暴跌時也無需過於悲觀,做到不輕易殺跌,避免情緒化操作導致投資損失;還要能夠獨立思考,對政策面、基本面和周邊市場作出客觀中性的判斷。
以“4·19”暴跌爲例。表面看,這次暴跌是由於政策打壓所致,實際上政策針對的是房市而非股市,目的在於解決老百姓買不起房子問題,因此對股市的影響非常有限且表現爲局部性、結構性的影響。許多投資者看不到這一點。假如看懂了,心態正了,就不會對股市的未來失去信心。
適時進行個股“診斷”。
在對大的方向做出客觀判斷的基礎上,還要對所持股票進行正確的“診斷”:
一看基本面,經濟形勢和宏觀政策有沒有出現不利於股市發展的情形。
與此同時,看個股的基本面有無問題,若公司業績穩定、運轉正常,就沒有理由對其失去信心;
二看漲幅,只要所持股票累計漲幅不大、整體估值偏低、主力獲利不多,即可放心持有;
三看倉位,如果所持品種搭配合理、倉位控制適度,暴跌起來就用不着擔心。
善於利用“危”中之“機”。
股市暴跌是“危”也是“機”,這一點常常被許多投資者所忽視。實際操作中,投資者要學會利用暴跌,切不可浪費暴跌。
因爲在多數情況下,對於想建倉的投資者來說,最危險的時候買入股票往往最安全。與其在大盤和個股大漲時追入,不如在暴跌發生時,按預先設定的計劃,在合適的價位逢低買入待買的品種。
投資訣竅就是簡單投資
筆者在市場中打拼了多年,收穫的喜悅雖多,但教訓更多。一些朋友經常讓我“指點迷津”,“點撥”個股,希望快速賺錢,儘快完成基本的原始積累。
我總是勸他們,賺錢的本質就是要簡單、再簡單。大部分投資者追求絕對收益,平均一年20%足矣,不要貪婪。
股票種類繁多,最讓人困惑的不外乎是買什麼和什麼時候買,也就是選股和選價。
我總結的選股簡單方法可以概括爲三條:
是關注身邊的公司。
例如,蘇寧電器上市時,我們看到沿着北京三環、四環,是一家又一家的蘇寧專賣店開業,每家店裏都是人頭攢動。所以,在蘇寧買了電器之後再去證券公司買些蘇寧的股票肯定沒錯。你看,現在蘇寧電器的復權價已超過1000元。其實有很多這樣的公司就在我們身邊,只是我們沒有給予必要的關注,這就是所謂的盲點。
是關注自己所在行業的公司。
自己工作的行業自己最熟悉,行業的興衰可以立即體會到,正所謂春江水暖鴨先知。所以,選擇自己熟悉的行業中的佼佼者,提前佈局,及時撤退,既可分享行業的成長又可迴避風險。
是關注非證券類信息。
做股票不要僅關注自己所買的股票,還要多關心市場中的其他信息。例如,2008年初,北京房地產局公佈了計劃徵用上市的土地,其中一塊是西三旗北新集團的土地,面積達1平方公里。
該土地是上市公司北新建材的主要經營用地之一,該公司將得到一大筆補償,會大大提升業績,所以我早早地買入等其消息。終於,在今年初該公司公佈了徵地公告,股價從4元漲到17元以上。
選價其實就是確定買賣的時機。投資股票賺錢簡單到只要低買高賣就行,而投資者困惑的就是不知道什麼時候高、什麼時候低,於是將這一低一高複雜化。複雜的結果使自己更加困惑,更加找不到門路,於是四處打聽成爲不二法門,因此也惹火了各種薦股節目,併成就了騙子公司的生存舞臺。
其實,選價的簡單方法也可以歸納爲三條:
首先看市場利率和通脹率。利率和通脹率低的時候大膽進入,一般我國利率低於2.5%就是放心區域;利率、通脹率高就及時退出,一般利率高於4%、通脹率高於6%就進入危險區。
其次是忘記買入價格。多數投資者的被套就是不肯認賠。我們要把買入的價格認爲是零,借用一個經濟學的詞叫沉沒成本,即買入股票的錢是回不來的,所以要賣出的時候就不要計較買入價格。
最後是當市場火熱、人人談論股票、個個都是股神的時候要賣出,寧可少賺一半也要賣出;當大家談股色變、斷臂自保的時候要勇敢地買入,此時寧可暫時被套也要勇敢買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