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切都不可預測,那麼本理論的意義何在?雖然一切不可以預測,但一切走勢類型的可能結構與類型,卻是可以分類的,每一類之間都有着明確的界限。你唯一需要的,就是觀察市場當下的走勢,讓市場去選擇可能的結構與類型,然後根據市場的選擇來選擇。
注意,這對於大資金來說是一樣的。無論多大規模的資金,歸根結底只是市場的分力,不是合力本身。企圖把自己當合力本身,把自己裝扮成上帝,最終的結局是很慘的。只要是分力,就要觀察市場當下的反應,根據市場反應的當下選擇來選擇。
這裏思維上的一個關鍵就是必須明確兩點:
1. 出現買賣點操作後,等待是一個最關鍵的過程。必須密切關注相應的走勢類型的生長與分類選擇,這一切都是當下的。
2. 買賣點本質上是由走勢類型的生長狀況分類決定的。反過來,某些買賣點的出現,又使得走勢類型的生長狀況分類有一個明確的界定,這些都是觀察市場細節的關鍵之處。
對本理論對走勢分析以及操作的絕對性有把握後,以後要解決的就是一個操作精確度的問題。一個正確的理論,應用到實踐中,特別是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因爲應用者的經驗與心理狀態不同,其結果自然有很大差異。如何提高操作的精確度,就是一個長期實踐的問題。但無論如何,只有在操作中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否則永遠都是紙上談兵,毫無意義。
一個最常見的心理就是,看到買點或賣點了,但買了還跌,賣了還漲,所以下次就不敢嘗試了。這在操作不熟練的人中太正常了。因爲對於買賣點的判斷,開始時都達不到理論所確立的精確度。畢竟是人,人總有盲點與慣性。例如對於習慣性多頭的人來說,經常就是買早賣晚;而對於習慣性空頭的人來說,就是買晚賣早。就算對理論的認識沒有問題了,這種習慣性因素也會導致真正的操作與理論所要求的操作時間存在偏差。要改變這種習慣性的力量,不可能是一天兩天的事情。
一般來說,應用理論時,開始實際操作之前,要先看懂所有的歷史走勢,能用理論對已有的走勢進行分析。如果這都達不到,那麼當下的操作一定會亂。這一基礎達到後,先不用真正買賣,可以先進行一段時間的模擬操作。市場一週交易5天,在當下走勢中去模擬操作,每次的操作都記錄下來,然後根據後面的走勢不斷總結,就會發現自己在理論理解上的問題,同時不斷修正。當模擬操作有足夠把握後,再開始真正的買賣操作。如果一開始就真刀真槍地買賣,由於絕大多數人看到真實盈虧會方寸大亂,那麼無論操作成功和失敗,都會迷失在輸贏上,就會忽略操作上的問題。
首先要把靜態的、已有的圖形分析清楚,然後再進行動態的、當下的分析把握,最後纔是實際的操作,這樣就比較穩妥了。當然,這個過程不是一兩天完成的。
心態要平穩點兒,不要整天計算今天少掙多少等諸如此類的問題。說白了,如果你沒有一套有效的方法,只要你在市場裏,你賺的錢從本質上來說就不是你的,只是暫時存在你那裏。
要把自己培養成一部賺錢機器,就如同前鋒把自己培養成射門機器一樣。方法學了大家都懂,但卻不一定都能成爲神射手,當神射手需要更多的努力。市場技術是需要磨鍊的。
關鍵是真正掌握技術,只要掌握了技術,賺錢就成了很自然的事情,只要有足夠的時間,就自然產生足夠的錢。爲什麼?因爲這已經被本理論如幾何般嚴密地保證了。
世界金融市場的歷史一直在證明,真正成功的操作者從來都不預測什麼,即使在媒體上忽悠一下,也都是爲了利用媒體。真正的操作者,都有一套操作的原則。按照原則來行動,就是最好的預測。
本理論中的分型、筆、線段、走勢中樞、走勢類型、買賣點等,是不是預測呢?是,也不是!實質上本理論是最好的一套分段原則,這一套原則可以隨着市場的當下變化,隨時給出分段的信號。按照本理論,其實在任何級別都有一個永遠的分段:X=買點,買入;X=賣點,賣出:X屬於買賣點之間,就持有。持有期間,如果前面出現買點,沒出現賣點,就是股票,反之就是錢。按照分段函數的方法,本理論就有這樣一個分段操作的最基本原則。
如果你認真學習並按照本理論來操作,就無須考慮其他系統,或者說其他系統只是參考。本理論在任何時候都自然給出當下操作的分段函數,而且這種分段函數都是按照級別來應用的,所以本理論反覆強調,要先選擇好自己的操作級別。
給出分段函教,枕提給出最精確的預測。所有的預測都是當下給出的,這纔是真正的預側。這種預側,不需要任何概率化的知識,也沒有所調預側成功的忽悠或興奮,所謂碧空過雁,綠水迴風,哪個是爾本來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