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指標能夠及時提供參與市場的訊號當然很好,但該訊號是否可靠纔是最爲關鍵的。一般說來,指標的可靠性和靈敏性之間存在着一種無法兩全其美的取捨關係。短期的移動平均線由於市場波動,有可能產生更多的虛假訊號,但短期移動平均線可以讓投資者更快地識別價格變化的趨勢。較長期的移動平均線一般會更可靠,但是較長期的移動平均線的缺點是它發出的進入和退出市場的訊號沒有那麼及時,從而使投資者無法藉此獲利。技術分析師試圖通過權衡取捨使指標同時在可靠性和靈敏度上能獲得一種優化平衡,要麼用時間給平均值加權,要麼增加更多的移動平均值參數(多重移動平均線)。但是,總的說來,這些努力都未能顯著提高指標的效率。根據技術分析的理論,運用成交量加權應該能夠同時改進指標的靈敏度和可靠性,原因有兩個:首先,很高的成交量能證實價格變化的有效性;其次,當成交量和價格趨勢相背離時,成交量發出的訊號就會滯後,甚至不發出訊號。因此,如果成交量理論是正確的,在價格平均數中加入成交量信息不僅能產生更及時的訊號,而且產生的訊號也更可靠。爲了檢驗和衡量這一點,我比較了利用MACD指標和成交量加權的TTI指標獲利的交易數量的比例,結果毫無異議地支持了我們關於成交量的假設。
TTI指標在所有60只股票中(100%)都能產生更高比例的獲利交易訊號。具體就這60只股票而言,運用MACD指標時獲利交易比率最高的股票是OXM(牛津工業),該股的獲利交易比率爲42.96%,這是運用MACD指標可靠性最高的情況。而對於TTI指標,最不可靠的訊號是將該指標用在股票ATML上。TTI在ATML上的獲利交易比率爲42.18%。總的來看,運用MACD指標時獲利交易的平均比例爲34.67%,而運用TH指標時獲利交易的平均比例爲51.61%。因此,如果僅僅使用傳統的MACD作爲指標,該指標發出的訊號中只有1/3多一點是可以讓投資者獲利的,而TTI指標發出的訊號中一半以上是可以讓投資者獲利的(見圖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