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技術分析的歷史
對技術分析的歷史有所瞭解將有助於理順對技術分析的認識。因此,本節先來談談技術分析的歷史由來。
或許是本人寡聞,我未曾接觸過“世界上最古老的圖表”。你可以認爲市場出現的同時圖表自然地出現了,可實際上,若追本溯源技術分析不過是近二百年內在明治時代的某個時點上產生的。
也許有人會提及本間宗久和江戶時代的經濟祕錄,可是江戶時代的經濟祕錄裏並沒有關於圖表的用語,被人們喻爲日本行情表之源的“宗久翁祕錄”(1796年)裏也沒有圖表用語(即便有距今不過200年以前)。而宗久的遺稿自封的可能性很大,當時的圖表不僅沒流傳下來,而且一開始也沒有開盤價、最高價、最低價、收盤價等(沒有四線值,也不能繪製K線)。交易形態得到完善是在宗久去世之後,自稱是他的弟子的人,似乎也是在宗久去世之後出生的。這些方面已有過討論,在此不做贅述。
認爲技術分析是時間錘鍊的產物似乎也是一種錯覺。儘管有人說,只是美好的東西才能流傳下來,可事實上,無價值的東西在雕刻歷史碑文的過程中不一定就被淘汰。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不能一概而論地說傳統的就一定是好的。
離開對歷史的考證,即便可以認爲技術分析的萌芽是在江戶時代,也應該說它的出現是在明治時代。因爲有一種說法認爲,最早是在明治初期,由一位叫做比亞特的英國人傳入了圖表,並在橫濱用於白銀市場。
1884年,美國的查爾斯•H.道提出了平均股價思維方式的原形,此後的威廉•P.哈密爾頓和R.雷亞對其給予了發展,從而形成了道氏理論。由此,技術分析的觀念、思維方式得以普遍傳播。
W.D.江恩所著的《股價的真面目》出版於1932年,本書總結概括了技術分析的概念及思維方式。在此之前,我們都知道傑西·裏巴默等人已使用過成交量法和技術分析性的系統。但是,技術分析中的時間、循環概念是由江恩首創的。
因艾略特波浪理論而被人們所熟悉的拉爾夫·內爾松·艾略特,於1938年發表了他的《波浪理論》。
最基本的停損線和K線以外的圖表,在日本曾有人稱其爲纏繞線,20世紀30年代開始叫做移動平均線。根據拉瑞·威廉的說法,美國早在20年代已開始了研究因此說美國的提法更早。從統計學上看來並非是正確的,不把移動平均價格放在反映日而向右邊錯位的做法在日本和美國相同,只能說其中一方受到了另一方的影響。如此說來美國的研究是在日本之前。
1948年日本以《美國的股價分析爲題出版了由羅伯特D愛德華和約翰邁吉所著的《股市趨勢技術分析》一書,該書起到了向世人系統地傳播技術分析的作用。
像RSI這樣的分析行情變動振幅的指標也是由拉瑞威廉創立的。20年代,據說一位叫奧蔭·提拉的人發表了以7天數據爲基礎的波動性研究。
成交量的測定方法,據說是在1940年從沃滋和彼紐拉開始的(之後是喬格朗比爾普及)現在作爲OBV方法爲人們所熟悉。他們也對波動分析技術進行過研究。60年代,以兩條平均線的偏離分析波動的狹義波動分析法得以傳播,並因其數值計算的時髦而得以使其盛行。
達到更高水準的是J.W.威爾德。由他整理出來的《技術交易系統的新概念》( New Concepts in Technical Trading Systems)一書出版於1978年。在這本書裏,技術分析方法得到了新的提煉。如果沒有他的工作或許就不會有今天技術分析的昌盛。
此後,隨着計算器及電腦技術的發展,利用數值計算進行的技術分析得到了迅猛的發展。約翰•F.易拉等人積極地開展了時間、循環分析方法的最佳化研究,但最佳化的觀念近來已被逐漸淡化。拉瑞威廉還進行了把圖表上的動態趨勢分類並用電腦解析,在概率意義上開展技術分析的雄心勃勃的研究。
不知爲什麼,技術分析的歷史似乎變成了美國的技術分析史。至於技術分析在日本的發展情況,請閱讀由日本技術分析者協會編寫的《日本圖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