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BTC布拉格會議上,Tether首席執行官Paolo Ardoino表示,完全去中心化只屬於比特幣。
他表示:
“比特幣代表着確定性。它就像一個不斷滴答作響的時鐘,永遠滴答作響。當談到不可阻擋或去中心化產品的概念時——因爲每個人都使用“去中心化”一詞——只有比特幣。”
他還表示,他非常支持比特幣區塊 1MB 的限制,以及每 10 分鐘只能挖出一個區塊的規定,因爲這樣每個人都可以參與其中。即使在最貧窮的國家,人們也可以輕鬆下載一個區塊並參與其中。
顯然,這裏指的是其他區塊鏈,這些區塊鏈的區塊也更大,而且速度更快,但這樣就要求節點在短時間內下載大量數據,從而有效地排除了那些互聯網連接速度較慢的用戶。
Ardoino 表示,比特幣是唯一一種非真正中心化的加密貨幣。
他說,比特幣是唯一一種完全由數學控制的貨幣,本質上無法修改。其他加密貨幣則或多或少具有較高的集中化程度。
例如,他提到那些開發人員小組每月都會開會,決定是否推出新版本的軟件、是否改變貨幣政策,以及事實上他們一直在繼續改變事情。
顯然,這裏指的是以太坊,與比特幣不同,以太坊在不斷發展(即發生變化)。
比特幣協議幾乎不可更改,除非極少數情況下需要社區達成共識。相反,以太坊協議更改得相對頻繁,甚至一年更改幾次,而且更改哪些內容以及如何更改的決定是由一小羣開發人員而不是整個用戶社區做出的。
此外,顯而易見且不可否認的是,比特幣協議很少發生變化(平均每 4 年左右一次),而且這些變化通常只是增加而不是真正的修改,最重要的是它的貨幣政策從未改變過。目前,可以合理地想象,世界上沒有人真正有能力改變它。
相反,例如,以太坊協議幾乎每年都會發生變化,有時甚至會進行深刻的修改,例如從工作量證明到權益證明的轉變,以及在其存在的九年中已經多次改變的貨幣政策。
如果再加上這些決定都是由每月開會的一小部分開發人員做出的,那麼顯而易見的是,與比特幣相比,其集中化程度更高。
例如,Tether 是一家傳統的中心化公司,在以太坊和其他區塊鏈上發行代幣。
說實話,2014 年 Tether 發行的第一批 USDT 代幣是在比特幣側鏈 Omni 上發行的,但當時以太坊區塊鏈甚至還不存在,因爲它是在次年創建的。
Tether 非常瞭解什麼是中心化,就像任何有股東和首席執行官的傳統公司一樣。
以太坊實際上是一個基金會開展的項目,準確地說是以太坊基金會,但它在各方面都是一箇中心化的組織,只有一個執行董事(宮口綾)。
相反,比特幣背後甚至沒有一個基金會,因爲有多箇中心化實體在比特幣上工作,但沒有一個實體真正擁有對其協議的權力。例如,同一個網站 bitcoin.org 經常被誤認爲是比特幣的官方網站,因爲它最初是由中本聰本人創建的,但實際上現在屬於一個不代表比特幣本身的獨立貢獻者團體。
換句話說,在某些方面,以太坊基金會這樣的基金會看起來更類似於 Tether 這樣的中心化實體,而不是比特幣的無組織社區。
當然,也有幾個比特幣基金會,但沒有一個是“官方”的。
對於許多山寨幣來說,說法仍然有所不同。
比如各種山寨幣背後其實都有真正的公司,如USDT和Tether。
不同之處在於,雖然只有 Tether 發行 USDT 代幣,但 BNB、SOL、XRP、TON 或 ADA 等加密貨幣實際上是由一個不完全中心化的網絡發行的,儘管 BSC、SOlana、Toncoin 和 Cardano 背後有真正的公司有效地管理加密項目。
因此,存在不同程度的中心化,從最大值(例如 Tether)到最小值(可能僅代表比特幣,接近於零)。
有些加密項目,例如以太坊,與比特幣相比,其中心化程度較高,但低於其他項目;還有一些其他項目,例如 XRP,其中心化程度明顯較高,但低於 Tether。
最高程度的去中心化可能只有比特幣本身,其背後沒有任何一個實體、主體或組織擁有任何形式的中心化權力來管理其發展或任意決定其演變。
最多是有一些大量持有BTC的人,通過出售BTC來影響中短期內BTC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