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類別殺手?
品類殺手是指大型零售連鎖超市,它們在同類產品中佔據主導地位,並排擠了效率較低、專業化程度較高的商家。最初的品類殺手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蓬勃發展,並且普遍表現出色,直到電子商務的出現。電子商務爲新一代的在線品類殺手鋪平了道路,它們不僅注重價格,還注重便利性和售後支持。
關鍵點
- 品類殺手通常通過提供低價和廣泛的產品選擇來主導某一產品類別。
- 品類殺手在 20 世紀 80 年代和 90 年代激增,但隨着在線零售商在隨後的十年中佔據中心地位,它們逐漸被淘汰。
- 玩具反斗城 (Toys R Us) 是品類殺手中的先鋒,於 2017 年申請破產。
- 近年來,出現了一種新型的在線品類殺手,除了價格之外,它們還注重便利性和售後支持。
理解品類殺手
品類殺手主要憑藉比小型獨立商店更大、更豐富的商品選擇獲得巨大的競爭優勢。這些豐富的商品數量使品類殺手能夠提高成本效益,並以其他商店無法與之競爭的低價出售產品。
家得寶 (Home Depot) 就是一個品類殺手超市的例子,它的面積和庫存比本地五金店大得多,而且產品種類也更加豐富。玩具反斗城 (Toys R Us) 的創始人查理·拉扎勒斯 (Charlie Lazarus) 被普遍認爲是“品類殺手”概念的發明者。書店巴諾書店 (Barnes & Noble)、電子產品零售商百思買 (Best Buy) 以及家居用品和傢俱零售商 Bed Bath & Beyond 也是這類超市的典型例子。
品類殺手看似難以克服,但並非不可戰勝。如果管理不善或未能與時俱進,情況尤其如此。玩具反斗城就是一個例子,這家公司率先提出了這一概念,並於2017年9月申請破產。
品類殺手的歷史
雖然玩具反斗城成立於1948年,但品類殺手的鼎盛時期卻是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當時,品類殺手在全國範圍內激增。
1997年,現已停業的Borders書店、Barnes & Noble書店和Home Depot分別每隔九天、四五天和兩三天開設一家新店。
然而,在接下來的十年裏,這些品類殺手的命運開始分崩離析。一些公司宣佈破產,一些公司倒閉,還有一些公司開始出現鉅額虧損。
造成他們慘淡經營狀況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沃爾瑪作爲一家大型全國性折扣零售商繼續佔據主導地位。這家總部位於阿肯色州的巨頭不僅蠶食了獨立商店的市場份額,還蠶食了玩具反斗城等零售商的市場份額。
另一個顯著的挑戰是亞馬遜等電商公司的崛起。這些公司提供低廉的價格,以及消費者足不出戶即可享受一站式購物的便利,摧毀了許多大型零售商的高成本經濟模式。
新的品類殺手
如果能夠打造引人入勝的購物體驗,一些大型零售巨頭或許還能捍衛其品類經濟。要做到這一點,他們需要將即時滿足、個性化銷售、獨特的商品組合以及近乎娛樂的感官體驗結合起來。他們或許還需要縮小門店規模以保持最大的靈活性,並像沃爾瑪現在所做的那樣,將線上線下相結合。
網絡上也出現了一種新型的“品類殺手”。這類網站通常專注於以不同的價位提供特定類別的產品。例如,Warby Parker 專營處方眼鏡和太陽鏡的零售。另一家在線初創公司Casper 則專營不同種類的牀墊,而 Harry's 和 Dollar Shave Club 則提供剃鬚產品。
這些公司的商業模式與早期以價格競爭爲主的品類殺手截然不同。新一代的在線企業不僅在價格上競爭,還在購買的便利性和售後支持方面展開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