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因素
詳細的套利分析涉及對歷史併購數據的分析、估計分佈、建立數學模型等。但是,涉及併購的風險套利實際上很難用數學模型加以預測,因爲每次併購的情況都不相同。數學模型的指導意義並不像在配對交易中那麼明顯。所以本書沒有介紹這方面的數學模型,如果有需要,將會在後績的書籍中介紹。相比之於數學模型,一些涉及法律.政策和經濟財務基礎的因索對併購風險套利可能更加重要。所以,我們把一些需要考慮的因素列在下面。
1.合約的明確執行。在很多情況下,在併購雙方對所有條件都達成一致意見之前,併購的消息就已被公佈出來。例如,一種常見的情況是,確定交易價格之後,併購的消息就公佈了,但併購雙方對於許多具體的問題並術決定。只有當所有的併購條款都達成一致意見,併購纔會上報證券與交易委員會。許多交易即使確定了交易價格,還是無法在其他條款上意見一致,最終導致交易無法達成。
2.收購方的融資能力。收購方能否獲得必要的收購資金.在現金交易中是最關鍵的問題。如果收購方並沒有準備好足夠的現金完成收購,那麼它就必須通過股權或債權融資。一旦收購方的財務狀況使得債務或股權融資成本太高.則收購方有很大的可能無法完成收購。
3.監管部門的批准。併購協議起草和簽訂之後,該協議會被上交監管部門批准。監管部門審查並確保合約的條款完備,並且與併購相關的信息沒有誤導投資者。如果監管部門認爲合約不完善,它會把合約退回企業修改。雖然監管部門不一定會導致併購的失敗,但它會拖延併購的時間,降低年化收益率,並增加阻礙併購實現事件發生的概率。
4.政府部門的批准。反壟斷是評估交易失敗概率時需要考慮的非常重要的問題。這一點在歐美國家非常重要,嚴格的反壟斷法使得大企業的合併受南 到嚴格的控制,常常會導致合併的失敗。在國際併購的情況下,政府部門的批李 準也非常重要,例如華爲收購3COM的失敗主要是因爲沒有得到美國政府的批准。中國已頒佈反壟斷法,所以對相關企業的併購活動會產生一定的約束。
5.相關人員的限制。併購會影響許多相關人員的利益,包括僱員、債務人、競爭者等。這些人可能通過法庭或其他途徑向併購雙方施壓,可能增加交易失敗的可能性。
6.併購對宏觀經濟環境波動的敏感性。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提供了關於這一點的一個非常好的例子。在某些行業,危機從根本上改變了某些併購企業的經濟狀況,從而使得一些併購交易最終失敗。
7.收購方或目標方經營表現與預期表現的偏離。收購方和目標方的經濟健康狀況對於併購的最終完成至關重要。如果在併購過程中目標方的現金流和前景惡化,收購方就會傾向於重新就收購價格進行談判,以壓低收購價格。如果目標方的惡化程度較爲嚴重,則收購方可能會停止收購。同樣,如果收購方的前景嚴重惡化,收購方的管理者可能會停止收購,轉而關注自己公司出現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