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巧用”資產評估的陷阱
發行公司在發行股票時,要報送經資產評估機構簽署的資產評估報告和會計師事務所簽證的驗資報告。而經過批准上市的發行公司要在每個會計年度,向證券主管機構報送中期財務報告書。在這裏,有些上市公司爲了自身利益,想方設法的在財務報表上大做文章,一是遺漏重要情況,二是通過會計師事務所等資產評估機構在資產評估上弄虛作假。
在我國,由於評估的範圍涉及到資產出售、中外合資、股份制經營、企業兼併、資產租賃、企業清算、抵押擔保等10多種經濟行爲,資產評估的難度大,因此資產評估作爲一個新興的行業,在客觀上存在着許多漏洞。
而一些企業主觀上對資產評估的期望值又很微妙;有時希望“高成”,有時又希望“低就”。剛搞股份制改造時,希望把資產評低一些,這樣職工分紅就多些。而有時企業又希望把資產評高一些,尤其是在企業與別人合資時候。因爲這樣可以使企業在其實際投資額並沒有發生改變的情況下,僅通過較高的資產評估就達到在自己的注資的企業中資產份額加大的目的。總而言之,不管是爲了何種目的,一些上市公司利用資產評估的漏洞弄虛作假,從而使不知內情的股民在購買股票時大上其當。在這方面只又公司的做法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1992年7月7日,深圳證券交易所宣佈**實業公司的股票自即日起暫停交易。其原因除了有股本投入不實,非法竊取控股地位外還有很重要的一條原因,那就是資產評估卜有問題。1988年9月,己由**公司非法竊取了控股權並由**公司單方面增資後的**公司擬從股份制企業轉爲中外股份有限公司,於10月4日請深圳經濟特區某會計師事務所進行第一次資產評估,評估後認定原420萬元的資產已增值爲2754萬元。
1989年4月,**公司的股票準備上市,爲此進行第二次資產評估。經深圳市**審計事務所所評估認定**公房地產升值金額高達4553萬元。
姑且不說這兩次評估的公正性如何,評估升值超過幾千萬,按規定只有當存量資產作爲股權出售才能變現,而**公司卻在未出售任何資產的情況下,把資產升值部分變成現金匯出境外。
②氣氛效應的陷阱
投資者如果不到股票市場中去從事交易,受“氣氛效應”的影響可能不大但他如果收聽廣播翻閱報紙,行情是一邊倒地買進或一邊倒地賣出,他還是會受“氣氛效應”的影響,不由自主地決定買進或賣出。
除了判斷分析能力特強的人不受氣氛效應的影響外,一般的投資者往往受其左右。所以“氣氛效應”是一口看不見的陷阱。常使善良的投資者上當。有的人本來可以獲利卻由於受影響而坐失其利,有些人明知道少數投機股價炒得很離譜,但因受氣氛效應的影響,而糊里糊塗地跟着買進,正中做手下懷,不該套牢被套牢了,反悔晚矣。當然也有本無決定,而受到“氣氛效應”的影響跟着買進或賣出,最後受益頗豐的幸運者。
想要避開氣氛的影響,投資者可採取不到交易現場去交易,而採取委託他人代這交易的作法。另外,還要有個人獨立的判斷,但個人的獨立判斷必須建立在堅實可靠的信息之上,不能對股市、企業的狀況及發展前景和整個經濟有一個準確的把握,盲目跟進,隨波逐流是不明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