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沒有一家公司能用如此少的資源做這麼多事情。英特爾公司 ( INTC ) 由羅伯特·諾伊斯和戈登·摩爾於 1968 年 7 月 18 日在加利福尼亞州山景城創立,自成立以來一直是全球領先的微處理器和芯片組製造商。根據 2020 年 779 億美元的營收,英特爾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公司。
英特爾最接近的競爭對手三星電子 2020 年的半導體銷售額爲 577 億美元,而臺灣半導體制造有限公司( TSM )以 455 億美元的營收位居第三。
在本文中,我們將瞭解英特爾長期保持半導體行業領先地位的優勢。此外,隨着爭奪超級芯片製造商的競爭日趨激烈,我們還將回顧該公司未來幾年將面臨的挑戰。
重點
- 2020年,英特爾報告銷售額爲779億美元,成爲全球收入最大的半導體公司。
- 與一些將製造業務外包給中國代工廠的競爭對手不同,英特爾在自己的工廠內自行生產產品。
- 2020 年,蘋果宣佈正在開發自己的半導體解決方案,其新款筆記本電腦和臺式機將不再使用英特爾處理器,英特爾失去了一位利潤豐厚的長期客戶。
- 英特爾的市場份額已被臺灣半導體制造公司、美國超威半導體公司和三星電子等競爭對手蠶食。
- 爲了回應激進對沖基金的批評,英特爾於 2021 年 2 月用 VMware 首席執行官帕特·基辛格 (Pat Gelsinger) 取代了首席執行官鮑勃·斯旺 (Bob Swan)。
內部製造
英特爾與大多數其他半導體公司的區別在於,它自行生產產品。大部分半導體“製造商”將實際生產工作外包給中國的代工廠。英特爾甚至還爲其他公司生產芯片——大多數情況下,這些公司規模太小,無法被視爲真正的競爭對手。這是否構成利益衝突?其實並非如此。製造工廠的建設成本可能高達數十億美元,英特爾讓工廠保持繁忙是有道理的。
英特爾確實在中國組裝芯片組,但工廠是英特爾自有的。一些美國悲觀主義者普遍認爲,低廉的勞動力成本使中國成爲世界工廠,併成爲那些希望節省每件產品幾美分並“將工作崗位轉移到海外”的美國公司的默認製造基地。這種說法有時更具指責性,而非事實。
截至 2020 年底,英特爾擁有 110,600 名員工,其中約一半在美國工作。英特爾近一半的芯片組和微處理器都是在菲尼克斯、阿爾伯克基和波特蘭郊區的工廠生產的。在中國以外,英特爾剩餘的大部分產品都是在以色列開發的。
半導體行業使用“無晶圓廠”一詞來描述一家設計並銷售芯片,同時將製造外包給第三方製造商的公司。英特爾的一些最大競爭對手——Nvidia Corporation 和高通——都是無晶圓廠公司。
芯片採購的競爭
鑑於英特爾在其工廠生產其他公司的芯片,與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是競爭對手的公司合作的業務比你想象的更爲常見。例如,2007 年,蘋果公司 ( AAPL ) 開始在其 Mac 中獨家使用英特爾芯片,取代了蘋果自己作爲聯盟成員開發的 PowerPC CPU。
但蘋果與英特爾的長期合作關係在 2020 年宣告結束,當時蘋果宣佈其新款筆記本電腦和臺式機將不再使用英特爾處理器。相反,他們的機器將採用蘋果的新款 M1 芯片,這是蘋果作爲“Apple Silicon”計劃的一部分開發的,旨在擁有和控制其產品背後的主要技術。
失去一位重要(且利潤豐厚)的客戶對英特爾來說是一次重大打擊。該公司在 2020 年年度報告中表示,未來最大的挑戰之一將是應對蘋果等客戶的收入損失,這些客戶決定與英特爾斷絕關係並開發自己的半導體設計。
摩爾定律
英特爾聯合創始人戈登·摩爾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了技術領域最著名的一項觀察。摩爾定律於 1965 年提出,指出晶體管密度每兩年翻一番。自那以後,這一觀察不僅一直有效,而且英特爾已正式將該定律納入其公司戰略。2020 年,該公司宣佈,在短短几年內,其 14nm 和 10nm 的製造能力已翻了一番。這使英特爾能夠擴大其 10nm 產品線並推出其下一代移動 PC 處理器。
那麼誰會購買這些英特爾芯片呢?
2020 年,英特爾有三大客戶,佔公司淨收入的 39%。戴爾公司佔 17%,聯想集團有限公司佔 12%,惠普公司佔 10%。截至 2020 年 12 月 26 日,這三家客戶產生了英特爾 43% 的應收賬款。
變化中的市場
多年來,英特爾利用其市場領先地位的優勢,將部分重心轉向小型設備和嵌入式系統。後者指的是安裝在獨立計算機以外的設備中的芯片,包括汽車、飛機、交通信號燈和工廠裝配線等一切設備。
與任何同等規模的公司(截至 2021 年 4 月 27 日,市值爲2,341 億美元)一樣,英特爾擁有複雜的業務組織。該公司有五個主要部門或團隊:
- 客戶端計算事業部包括英特爾用於臺式電腦、筆記本電腦和平板電腦的核心處理器系統。
- 數據中心集團包括雲通信和基礎設施產品。
- 物聯網集團包括爲零售、交通、工業、視頻、建築和智慧城市等領域的互聯網連接而設計的產品。
- 非易失性存儲器解決方案事業部基於英特爾傲騰技術和英特爾 3D NAND 技術創造具有創新外形的存儲器和存儲產品。
- 可編程解決方案集團爲公司的雲和企業市場領域提供可編程半導體。
英特爾面臨批評
儘管英特爾的業務部門享有尖端創新的聲譽,但這一聲譽在 2020 年 12 月受到了激進對沖基金Third Point LLC 的密切關注。Third Point 批評英特爾管理層將市場份額拱手讓給競爭對手,並特別指出蘋果、微軟和亞馬遜等客戶正在開發自己的半導體解決方案,並將其設計送到亞洲進行製造。此外,英特爾還因未能留住一些頂尖芯片設計師和領導者而受到指責,這些人正在陸續離開公司。
Third Point 首席執行官丹尼爾·勒布 (Daniel Loeb) 要求英特爾考慮戰略替代方案,例如剝離失敗的收購,並決定是否應繼續作爲集成設備製造商。迫於壓力,英特爾董事會宣佈,首席執行官鮑勃·斯旺 (Bob Swan) 將於 2021 年 2 月被 VMware 首席執行官帕特·基辛格 (Pat Gelsinger) 取代。
結論
有些公司主宰着一個行業,但未能創新,最終被時代淘汰(例如霍華德約翰遜和柯達)。還有一些公司有很好的想法,但從未成功實現。能夠利用智力優勢和主導市場份額的公司,才能在幾十年內保持強大和相關性。
儘管英特爾已在半導體行業佔據主導地位 50 多年,但它面臨着來自臺灣半導體制造公司、超威半導體公司和三星電子等競爭對手的激烈競爭,這可能會使英特爾未來在半導體行業的主導地位受到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