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漲停玄機,把握牛股動向
揭開漲停的奧祕
細節1:追根溯源說漲停
漲跌停板制度的建立是爲了穩定股市行情,對過分上漲或下跌的股票進行限制,控制股價的異常波動,以保護投資者的根本利益,減少投資者的風險。漲跌停板制度是在1990年夏天深圳股市行情不太穩定的時候建立起來的。
1990年3月之前,深市早期的5只股票(深發展、深金田、深萬科、深安達、深原野)交易清淡、走勢平穩;1990年3月中旬,深發展公佈送配方案,股價日漸上漲,股民們開始注意其行情;1990年5月初,該股股價緩慢上揚;1990年6月,該股股價狂拉猛漲,由5月初的15元上漲至6月底的24元,上漲幅度達到60%;其他4只股票的股價也隨着深發展不斷上揚。當時市場形勢一片大好,投資這幾隻股票的人都賺了錢,於是吸引了更多的投資者進入,一時間投資者大幅增加。
深市出現的這種火暴場面是建立漲跌停板制度的原因,當時政府對股市的這一現象給予了高度關注。爲了維護市場的正常運轉,抑制市場的投機現象,政府連續出臺了多項措施。
1990年5月29日,政府第一次開始對股價波動實行漲跌停板制度,規定漲跌停板幅度爲±10%。
1990年6月18日,由於股市環境看好,第一次實行漲跌停板制度並沒有抑制住股價兇猛上漲的勢頭。於是政府再次出臺措施,規定漲跌停板幅度爲±5%。
1990年6月26日,股價仍然持續上揚,市場投資熱情不斷增強。政府第三次對漲跌停板制度進行調整,規定漲停板幅度爲+1%,跌停板幅度爲-5%。
漲跌停板制度雖然經過三次調整,但是仍不能阻擋牛市的發展,面對漲跌停板的限制,股價仍大幅度上漲,投資入市的人日益增多,投資熱情高漲。在幾個月的時間裏,深市的股價天天漲停。
1990年11月21日,鑑於股市出現持續投機上漲的現象,政府第四次宣佈調整漲跌停板幅度,規定漲停板幅度爲+0.5%,跌停板幅度爲-5%。
政府在頻頻調整漲跌停板幅度的同時,還通過各種媒體發佈消息,讓投資者注意並防範市場風險。儘管如此,漲跌停板制度依然沒能阻擋市場風險的來臨。當時,市場上做空動能正在不斷加大,股價在高位滯漲並開始下跌。當前文提到的5只市場主力股一同下跌時,投資者紛紛清倉出局,恐慌拋盤出現,跌聲一片。直到1990年12月底,股價連續多日以跌停板的暴跌形式收盤。
爲了抑制這種下跌現象,1991年1月2日,政府再次對漲跌停幅度進行調整。
但是,經過調整後的漲跌停板制度再次失效,依然不能阻擋股價的下跌。由於屢次調整漲跌停板的幅度,無論是止跌還是抑漲,都沒收到明顯的效果,1991年8月17日,政府開始實行逐步放開限價政策,讓市場機制自行調節。當天深發展在開盤1個小時內的下跌幅度就達到41.6%,市場上演了驚心動魄的跳水行情。
由於漲跌停板制度反覆變化,廣大股民遭受了極大的經濟上的打擊和心靈上的痛苦。這種由市場機制自行調節股價走勢的措施受到質疑。
1996年12月16日,政府重新實行漲跌停板制度,其幅度爲±10%,ST類個股爲±5%。從那之後,漲跌停板制度一直沿用至今,沒有再進行調整。
追漲錦言
在我國的漲跌停板制度下,當股價達到漲跌停板後,交易並不是完全停止,在漲跌停價位或之內價格的交易仍可繼續進行,直到當日收市爲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