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背離與趨勢反轉的實戰案例及實戰要領

  |  

實戰案例:

在2015年6月中旬,上證指數發生牛熊市趨勢反轉時,其實在這之前,其周線圖上就已經出現了較爲嚴重的頂背離。比如,2015年4月30日至6月12日,RSI指標就出現了在單邊上漲趨勢中的牛背離,並且,在3月27日至5月7日,RSI同樣出現了在80-100的高位極端背離。

同時,在其後發生的下降趨勢中,行情在2015年9月中旬至12月月底時指數出現了反彈,但RSI指標同樣出現了一波比一波弱的頂背離,小趨勢在背離出現後天折,引發了新一輪下跌,如圖1一3所示。


圖1一3  上證指數一週線圖一RSI指標

然而,在通過背離技術來分析趨勢時,不能只憑借強弱指標RSI就妄下結論,那麼不妨再去看一看此時的順勢指標CCI,就會發現:在2015年3月27日至6月12日期間,CCI指標同樣出現了頂背離,與RSI指標形成頂背離共振,說明此時的大趨勢即將從上漲趨勢發生反轉爲下降趨勢,因此投資者應當賣出盤中個股。

在其後的下跌中,在3月27日至5月7日的反彈中,CCI指標同樣出現了指數上行、指標下行的頂背離,與RSI指標同樣形成了頂背離共振。說明反彈的小趨勢即將夭折,因此,投資者應在此時,賣出盤中個股,如圖1一4所示。

實戰要領:

(1)投資者在觀察大盤周線圖上的技術背離時,其反映出來的只是一種趨勢反轉前技術指標背離的一種形態,是對大行情的把握。


圖1一4  上證指數一週線圖一CCI指標

(2)掌握在趨勢或小趨勢轉變前發生的背離現象後,投資者如果要尋找盤中個股的買點或賣點時,應根據日線圖、15分鐘圖、分時圖等短週期圖具體尋找買賣點。

(3)值得注意的是在單邊下跌行情中,即使出現背離,投資者最好也不要參與行情,除非是一波明顯的反彈行情,否則往往行情爲幾日遊或一日遊行情,反彈極短。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

KDJ指標的使用經驗

KDJ指標是進行趨勢波段分析較佳的工具,以9天爲週期,根據移動平均線的交叉原理通過對9天內股價的最高價、最低價、收盤價進行平滑運算,而得到一快(K)一慢(D)兩條趨勢線,並通過3D-2K得到J線的數值。

DIFF線與DEA線的死叉:高位死叉的賣點

DIFF線在零軸之上較遠的地方下破DEA線形成的交叉,被稱爲離位死叉。高位死叉大多出現在上漲回調過程中,股價之後往往會再次延續原來的上漲趨勢。所以投資者看到高位死叉,最好繼續持股觀望,不要急於賣出,以防踏空後面的牛市行情。

低低高的組閤形態案例分析

如圖所示。 圖4-45  該形態是由前低後高的組閤形態演化而來的該形態是由前低後高的組閤形態演化而來的,是主力在急速拉升或急速下跌前多一次吸籌的過程,從而形成兩個低峰的形態。

分時圖中的MACD實戰

強勢股的反麵典型就是弱勢股,與辨識強勢股相反,我們同樣可以從上麵所講的幾個角度著手。

如何解決KDJ指標的鈍化

KDJ指標是技術分析人員經常使用的一種指標,此種指標的優點在於反應敏感,能給出非常明顯的進貨信號和出貨信號,如黃金交叉進貨,死亡交叉出貨,使用者易於掌握,只要看信號進貨出貨就可以了。

什麼是136均綫

什麼是136均綫所謂136均綫,就是由10日均綫、30日均綫和60日均綫三條均綫組成的均綫交易係統。這是市場上最常用、最實用、最有操作價值的均綫係統之一,因此,我把它命名為經典均綫交易係統,簡稱經典係統。為瞭方便大傢交流,也叫136均綫。136均綫的分析周期,默認值是日綫周期。如下圖所示。

KDJ指標應用法則(圖解)

隨機指標KD的應用法則1. K與D值永遠介於0與100之間。D值在70以上時,行情呈現超買現象。D值在30以下時,行情則呈現超賣現象。2.當14值大於D值,顯示目前趨勢是向上漲,因此K線向上突破D線時,爲買進信號。當D值大於K值,顯示趨勢是向下跌,因此K線向下跌破D線,爲賣出信號。

利用MACD指標判斷股價漲跌趨勢

MACD的指標作用:利用MACD指標來判斷股價漲跌趨勢,主要是通過DIFF綫(DEA綫也可以)來實現的。在實戰中,投資者可以通過以下兩種途徑來判斷。第一,DIFF綫越過零軸。一般來說,當DIFF先由下嚮上越過零軸時,就錶明市場上漲趨勢已經初步形成。

均綫修復方式判斷標準的概述

在實際操作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均綫修復現象,但是,問題的關鍵不在於去發現它,因為它本身就具體錶現在圖形上,誰都能夠看到,對於我們來說,關鍵在於判斷它屬於哪一種修復方式,從而幫助我們判斷未來市場的走勢方嚮,這一點纔是我們最需要關注的。均綫的修復方式。

MACD的使用技巧:趨勢第一

MACD指標作為判斷市場趨勢的重要工具,投資者在使用的過程中,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利用該指標來判斷市場的趨勢。這是進行股票操作的基礎。當DIFF綫和DEA綫較長時間在零軸上方運行時,錶明市場處於上漲趨勢中。接下來投資者應采取持股待漲或逢低加倉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