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纏論:操作細節與總結
上面的案例爲了更好地闡述理論,選用的都是儘量標準的圖形。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並不一定會按各個級別完美嵌套來完成。比如30分鐘下跌,有些股票在5分鐘下跌+5分鐘盤整+1分鐘下跌後就能展開上漲,這種小級別背馳引發大級別上漲的情況屬於特殊走勢,在後文中會詳細分解。以目前已經闡述的操作系統而言,遇到這種情況,因爲不存在30分鐘第一買點,所以就只能在第二買點介入。爲了確保有效性,第一波上漲無論是1分鐘級別還是5分鐘級別,都一定要回抽到前面的5分鐘盤整區域內。否則,1分鐘下跌後的1分鐘上漲可能只是後一段5分鐘下跌其中的這種情況偶爾會發生在低級別走勢或者小盤股中,但看好第二買點介入沒有任何問題。如果想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就儘量選取流通股本大一點的股票或者把操作級別提高,比如小盤股的周線級別,或者乾脆就把流通股本5億以上的當作自選,5億以下的不操作。
此外,對於背馳段,上文中都是經過均線一次交叉或者纏繞後產生,後面的走勢出現盤整與上漲的概率對半;如果是兩次交叉或者纏繞後產生的,出現第一買點,後面出現同級別上漲的概率將大大增加,賣點同樣如此。這兩次交叉與盤整形成的兩次交叉不同,30分鐘下跌中,中間的5分鐘盤整,如果震盪幅度夠大,就會在30分鐘上形成N形走勢,造成長短均線先死叉再金叉再死叉的兩次交叉,這種情況屬於纏繞。只有當一次交叉下跌一段以後,在上面的交叉或盤整區域的下面再形成交叉或纏繞,纔算是兩次交叉和纏繞。
本章的內容,確切來講並不屬於纏論,只是纏論理論的簡單應用。圍繞中樞展開的纏論,在均線系統中會因爲中樞而產生長短均線的交叉。從上文纏論的最簡單應用中可以看出,纏論的理論體系與其他股票分析方法的顯著不同。纏論的理論體系與買賣點推論,是從走勢分爲上漲、下跌、橫盤這一絕對無異議的原理開始的,推論到走勢類型的組合,從而得出走勢必完美的結論,走勢的背馳纔有了比較的原則,同時使大級別背馳段細化到最小級別精確買點成爲可能。至於背馳,後文中也有專門章節來闡述背馳的原理。如果理解了本章的操作系統,就可以馬上開始實現穩定的盈利。
對於理論的學習與實踐的磨鍊而言,沒有哪個是更重要的,對理論的理解將在實際操作中生出信心,知道自己正走在正確的道路上。關於走勢必完美、級別、中樞等幾個纏論中至關重要的問題,通過上面的第一、第二買點的操作,尤其是30分鐘級別的操作,會逐漸理解。當然,最好的是看了理論當下理解並能實際應用,但一般人還達不到這種層次。據筆者自己的經驗而言,最好能夠將操作級別定在30分鐘,並且只尋找30分鐘的第二買點,找不到就空倉。操作的次數多了,第二買點達到純熟,對第買點應該也就清楚了,因爲第二買點都是在第一買點之後產生的。在具體的走勢中,買點的形成有多種走勢形式,這些都只能是看得多了,操作得多了才能掌握的。
在操作系統內,不符合要求的股票一概排除,全市場都找不到符合要求的30分鐘買點就降低一個級別到15分鐘找。一般來說,一根日線的下跌陰線+一根日線的小陽線+一根日線的下跌陰線,都構成30分鐘走勢類型,這樣的機會還是很多的。實在找不到就要空倉等待,將股票當作事業來做的投資者,不允許有一次錯誤的操作。
此外,控制不住手的情況,在炒股的過程中太常見了。明知道不是買點卻還要衝動地買人,這種情況一般買進後三秒內就會後悔,對此,解決方法只有一個,第二天開盤後在高點退出,不計盈虧。本章由均線構成的操作系統,在理論上都是近乎絕對的。分析中,買入點是處於30分鐘走勢或者5分鐘走勢的哪個階段,後續的走勢就一定會如何,這都是確定的,也就是在操作系統的控制範圍內。一旦買錯,後續走勢自己無法掌握,那麼最好的方法就是退出。另外,買最好在第二買點,賣最好在第一賣點,尋找買點要謹慎,賣出要積極。在震盪或下行的市場中,盤中變動速度快,次級別第三段上漲可以剛創新高就下跌,賣出不及時很容易讓利潤打折甚至被套,耽誤時間且浪費資金。
買人的原則:介入點後,必然有一次上漲。這通過上面的理論,在走勢圖中判斷沒有任何含糊的地方。
賣出的原則:走勢脫離自己的理論掌握範圍,不知道後面如何演化的情況下,退出。
保持複利是最好的盈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