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崩盤通常是一系列經濟事件導致投資者因恐懼而反應過度的結果。由於適當的環境和任何有關經濟的壞消息都有可能引發導致崩盤的連鎖反應,因此這類金融危機在歷史上屢見不鮮。在美國,股市崩盤可以追溯到 18 世紀。儘管由於對什麼是“崩盤”存在不同看法,美國股市崩盤沒有官方時間表,但以下是我們認爲符合條件的金融危機的相關信息。
要點
- 股市崩盤往往會對經濟產生重大影響;市場可能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才能恢復到崩盤前的水平。
- 已知最早的市場崩潰是 1637 年發生的荷蘭鬱金香球莖市場泡沫,也稱爲鬱金香狂熱。
- 美國第一次股市崩盤是 1791-92 年的金融危機,此前的 1772 年危機發生在十三個殖民地。
- 1987 年 10 月 19 日的股市崩盤,也稱爲“黑色星期一”,是歷史上最大的單日股市跌幅。
- 最近的一次崩盤是 2020 年冠狀病毒股市崩盤,儘管疫情仍在持續,但也僅持續了幾個月。
股市崩盤基礎知識
股市崩盤是指股價突然大幅下跌。股市崩盤通常是由多種經濟因素造成的,包括投機、恐慌性拋售和/或經濟泡沫,並且可能發生在經濟危機或重大災難事件的餘波中。雖然沒有官方的股市崩盤標準,但一個常見的標準是股票指數(如標準普爾 500 指數或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 (DJIA))在幾天內迅速出現兩位數的百分比下跌。
股市崩盤可能會對經濟產生重大影響;經濟完全復甦通常需要相當長的時間。然而, 今天 已經採取了一些措施來幫助防止股市崩盤,例如交易限制(也稱爲斷路器),可以在股價突然下跌後的特定時間內停止任何交易活動。
請注意,股市崩盤和熊市是有區別的。後者也指市場經歷長期價格下跌的情況;然而,股市崩盤通常來得更突然。雖然熊市和股市崩盤同時發生是很常見的,但完全有可能其中一種情況沒有另一種情況。雖然本文主要關注股市崩盤,但由於兩者有重疊,許多熊市也會被涵蓋。
早期美國股市崩盤
美國第一次股市崩盤發生在 1792 年 3 月。在 1791-92 年金融危機之前,美國銀行過度擴張信貸創造,導致證券市場投機性上升。當一些投機者最終拖欠貸款時,引發了證券恐慌性拋售。作爲回應,當時的財政部長亞歷山大·漢密爾頓勸說多家銀行在多個城市向需要信貸的人提供折扣,並利用多項政策和其他措施穩定美國市場。
荷蘭鬱金香球莖市場泡沫,又稱鬱金香狂熱,是已知最早的股市崩盤。17 世紀 30 年代中期,鬱金香在荷蘭成爲一種身份象徵,因此投機活動導致鬱金香球莖的價格飆升。到 1636 年,對鬱金香的需求變得如此之大,以至於投機者開始交易本質上是鬱金香期貨的東西。然而,1637 年 2 月,隨着市場崩潰,鬱金香泡沫突然破滅。
雖然華爾街的第一次崩盤僅持續了大約一個月,但隨後很快就發生了一系列“恐慌”,這些恐慌貫穿了整個 19 世紀和 20 世紀初。在美國,這些恐慌包括:
- 1819 年恐慌:棉花價格暴跌、信貸緊縮以及土地、商品和股票的過度投機導致恐慌。美國第一次經濟大蕭條於 1821 年結束。
- 1837 年恐慌:主要歸因於房地產泡沫和反覆無常的美國銀行政策。時任總統安德魯·傑克遜拒絕延長美國第二銀行的特許狀,允許州銀行肆意發行鈔票。這場恐慌導致了持續六年的嚴重經濟蕭條。
- 1857 年恐慌:由俄亥俄人壽保險和信託公司破產引發,紐約銀行家對交易施加限制,進而導致恐慌性拋售。隨後銀行倒閉,經濟大蕭條持續了三年。
- 1884 年恐慌:由紐約市少數幾家金融公司(主要是大都會國民銀行)倒閉引發。該機構的倒閉引發了公衆對其網絡中銀行的擔憂,但恐慌主要侷限於紐約並迅速結束。
- 1893 年恐慌:引發了美國曆史上最嚴重的經濟衰退之一。由於美國國庫黃金儲備不足和經濟活動放緩,失業率飆升,資產價格暴跌,隨之而來的是恐慌性拋售。
- 1896 年恐慌: 1893 年恐慌的延續,在此之前美國經濟曾短暫停滯,直至 1895 年底再次陷入衰退。直到 1897 年中期,經濟才完全復甦。
- 1901 年恐慌:主要是由於雅各布·希夫、 JP 摩根和詹姆斯·J·希爾以及 EH 哈里曼對北太平洋鐵路的爭奪而發生的。北太平洋鐵路的價格暴漲,賣空者陷入瘋狂,導致股票和債券價格大幅下跌。1901 年恐慌以金融巨頭之間的休戰而告終。
- 1907 年恐慌: 20 世紀的第一次金融危機,刺激了貨幣改革運動,最終導致聯邦儲備系統 (FRS)的建立。在 F. Augustus Heinze 和 Charles W. Morse 試圖壟斷聯合銅業公司的股票失敗後,與這兩人有關的幾家銀行遭受了儲戶擠兌。這導致許多信託公司進一步遭遇擠兌,導致市場流動性嚴重下降。如果不是摩根大通的干預,紐約證券交易所很可能已經關閉。
在 19 世紀的恐慌中,黑色星期五(不要與同名的購物假期混淆)發生在 1869 年 9 月 24 日。兩名投機者傑伊·古爾德和吉姆·菲斯克策劃了一項推高黃金價格的計劃,導致黃金市場崩潰。兩人還招募了阿貝爾·拉斯伯恩·科爾賓說服當時的總統尤利西斯·格蘭特進一步限制黃金供應,以確保他們的計劃成功。
然而,格蘭特總統最終識破了他們的陰謀,下令出售價值 400 萬美元的政府黃金作爲回應。儘管古爾德和菲斯克成功推高了黃金價格,但一旦政府黃金進入市場,恐慌就會隨之而來,黃金價格暴跌。投資者拼命想賣掉他們持有的黃金,由於許多人借了貸款來購買黃金,因此事後他們沒有錢償還債務。
當代美國經濟崩潰
1929 年華爾街崩盤
1929 年華爾街崩盤之前,股價已上漲至前所未有的水平。 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 (DJIA) 從 1921 年 8 月的 64 點上漲了 6 倍至 1929 年 9 月的 381 點。然而,在 1929 年 10 月 24 日(後來被稱爲“黑色星期四” )交易日結束時,道瓊斯指數報 299.5 點,較上述高點下跌 21%。拋售恐慌開始了。接下來的一週,即 10 月 28 日,道瓊斯指數下跌了約 13%。一天後,即“黑色星期二” ,市場再次下跌,這次下跌了近 12%。崩盤一直持續到 1932 年,導致大蕭條,到大蕭條結束時,股市損失了近 90% 的價值。道瓊斯指數直到 1954 年 11 月才完全恢復。
儘管 1929 年股市崩盤的確切原因尚未完全確定,但有兩個因素通常被認爲是主要誘因。首先,許多聯邦儲備銀行的行長和大多數聯邦儲備委員會成員試圖打擊市場投機行爲。其次,投資信託、公用事業控股公司和保證金購買量的大幅擴張。後三個因素推動了公用事業股票價格上漲,這些股票很容易受到有關公用事業監管的任何壞消息的影響。因此,當 10 月份大量壞消息傳來時,公用事業股票暴跌。這迫使保證金買家拋售,引發所有股票的恐慌性拋售。
1937-1938 年經濟衰退
1937-1938 年的經濟衰退是 20 世紀第三嚴重的經濟衰退,當時美國正從大蕭條中復甦。人們認爲,這場衰退的主要原因是美聯儲和財政部的政策導致貨幣供應量收縮,以及其他緊縮性財政政策。結果,實際 GDP 下降了 10%,失業率達到 20%,而失業率在 1933 年後已經大幅下降。
在經濟衰退前一年,美聯儲決策者將存款準備金率提高了一倍,以減少銀行的超額準備金。與此同時,1936 年 6 月底,財政部開始對黃金流入進行消毒,阻止其成爲貨幣基礎的一部分,從而阻止其對貨幣擴張的影響。一旦美聯儲和財政部扭轉政策,羅斯福政府開始推行擴張性財政政策,經濟衰退就會結束。
1962 年肯尼迪滑梯
1962 年的肯尼迪滑坡是一場閃電崩盤,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在此期間下跌 5.7%,是當時第二大點數跌幅。此次崩盤發生在市場上漲之後,股市在 1961 年上漲了 27%,許多投資者陷入了虛假的安全感。當跌勢發生時,恐慌迅速蔓延。家庭大幅減少股票購買量,導致 8% 的股票經紀人在 1962 年全年退出。投資者也大幅削減了新的共同基金投資。基金銷售需要兩年時間才能完全恢復。
黑色星期一
1987 年 10 月 19 日,現代全球化時代第一次金融危機爆發,被稱爲“黑色星期一” 。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開盤即崩盤,跌幅超過 5000 億美元,跌幅達 22.6%,創下歷史上股市單日跌幅之最。在危機爆發前的幾天裏,聯邦政府公佈的貿易赤字大於預期,美元貶值等一系列壞消息削弱了投資者信心,導致市場進一步波動。在美國危機爆發之前,亞洲及周邊地區的市場開始暴跌。最終,新西蘭、澳大利亞、香港、新加坡和墨西哥也遭遇了崩盤。
監管者和經濟學家認爲黑色星期一可能存在多種原因,例如國際投資者在前幾年對美國市場的活躍度越來越高,這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股市崩盤前股價的飆升。在隨後的幾年裏,監管機構推出了改革措施,以解決導致黑色星期一發生的結構性缺陷。當時,股票、期權和期貨市場使用不同的時間表來清算和結算交易。交易清算協議經過徹底改革,以確保所有主要市場產品的統一性。第一批熔斷機制也已到位,以便在價格大幅下跌的情況下,交易所可以暫時停止交易。
13號星期五小事故
1989 年 10 月 13 日星期五發生了“13 號星期五小崩盤”。那個星期五,股市崩盤導致道瓊斯指數下跌 6.91%。在此之前,美國聯合航空公司母公司 UAL 的槓桿收購交易失敗。由於崩盤發生在該消息宣佈幾分鐘後,因此它很快被認定爲崩盤的原因。然而,這種想法不太可能,因爲 UAL 僅佔股市總價值的 1%。一種理論認爲,這筆交易的失敗被視爲一個分水嶺時刻,預示着其他待定收購的失敗。由於沒有具體論據解釋爲什麼這是一次分水嶺事件,所以這可能只是試圖弄清楚金融市場的混亂。週一市場重新開市時,投資者基本上擺脫了前一週的暴跌,並經歷了有史以來最繁忙的交易日之一。該事件被認爲是一次小型撞車事故,因爲損失百分比相對較小,尤其是與此處列出的其他撞車事故相比。
20 世紀 90 年代初的經濟衰退
20 世紀 90 年代初的經濟衰退始於 1990 年 7 月,結束於 1991 年 3 月。儘管這場衰退持續時間相對較短且影響相對較小,但它仍然導致喬治·H·W·布什 (George HW Bush) 在 1992 年連任失敗。在三年前的另一場經濟衰退、20 世紀 80 年代中期儲蓄和貸款行業的崩潰以及美聯儲在 80 年代末加息之後,本輪經濟衰退因 1990 年夏天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而拉開帷幕。這一事件導致全球油價飆升,消費者信心下降,加劇了已經發生的經濟衰退。
互聯網泡沫
互聯網泡沫的形成源於 20 世紀 90 年代對互聯網相關(或至少被認爲相關)以及其它科技股的投資激增。在此期間,一些新公司應運而生,其中大多數從未產生任何利潤。這種炒作導致納斯達克指數在 18 個月內價值增長了三倍,並在 2000 年 3 月達到頂峯。然而,到第二個千年的最後一年結束時,當泡沫最終破裂時,該指數已經縮水了一半以上。直到 2015 年,它才完全恢復。
泡沫的形成是因爲大量風險資本被投入科技和互聯網初創公司,而投資者則不斷購買這些公司的股票,因爲他們認爲這些公司會成功。當這些初創公司最終耗盡資金,新的資金來源枯竭時,興奮變成了恐慌。由此引發的崩盤導致 2002 年 3 月至 10 月間科技公司市值蒸發 5 萬億美元。
2007-2009 年美國熊市
2007 年至 2009 年的熊市總共持續了一年零三個月,不過在熊市接近尾聲時,曾出現過一個半月的短暫牛市。標準普爾 500 指數下跌了 51.9%。雖然由於下跌時間過長,這次事件不能被視爲真正的股市崩盤,但鑑於跌幅之大,這次事件仍然值得關注。
2007-2008 年金融危機
2007-08 年的金融危機,又稱爲次貸危機,是美國房地產市場崩潰的結果,並最終導致了大衰退。在危機爆發前的兩年裏,美聯儲一直在穩步提高聯邦基金利率,從 1.25% 提高到 5.25%,這導致次級抵押貸款借款人違約的數量不斷增加。當由此產生的房地產泡沫最終破裂時,它產生了多米諾骨牌效應,迫使甚至大型金融公司清算投資於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的對沖基金、申請政府貸款、與更健康的公司合併或宣佈破產。
到了 2008 年,隨着危機持續,損失不斷增加,美國財政部不得不將美國最大的兩家房屋貸款機構房利美和房地美收歸國有,以防止它們倒閉。同年晚些時候,投資銀行雷曼兄弟申請了美國曆史上最大的破產。2008 年 10 月,美國政府批准了一項救助計劃,旨在保護美國金融體系並促進經濟增長。到 2009 年年中,經濟終於開始復甦。
2010 年閃電崩盤
2010 年 5 月 6 日,標準普爾 500 指數、納斯達克 100 指數和羅素 2000 指數在 36 分鐘內突然暴跌並反彈。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市值蒸發約 1 萬億美元,不過在交易日結束時收復了 70% 的跌幅。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在 2010 年 9 月發佈的一項聯合研究中得出結論,閃電崩盤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主要是E-mini 標準普爾 500期貨交易量巨大、許多 E-mini 期貨的非法操縱交易以及電子流動性提供商在股價開始暴跌後撤回報價。
2011 年 8 月股市下跌
2011 年 8 月 8 日,美國經濟疲軟和歐洲債務危機加劇打擊了投資者信心,美國和全球股市下跌。在此之前,由於債務上限問題僵局,標準普爾 (S&P) 首次下調了美國的信用評級。儘管政治僵局最終得到解決,但標準普爾認爲該協議不足以修復美國財政。
2015-2016 年股市拋售
2015-16 年股市拋售是指自 2015 年 6 月開始,在大約一年的時間內發生的一系列全球拋售。在美國,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在 2015 年 8 月 21 日下跌 530.94 點,跌幅約 3.1%。市場波動最初始於中國,但該國的經濟動盪並不是導致危機的唯一原因。投資者在一系列動盪的經濟環境中拋售全球股票,包括美國量化寬鬆政策的結束、石油價格下跌、希臘債務違約和英國脫歐公投。儘管美國股市從未真正崩盤,但仍然值得注意,因爲這對美國市場產生了持久影響,並導致世界其他地區(如中國)崩盤。
2020 年冠狀病毒股市崩盤
2020 年冠狀病毒股市崩盤是美國最近一次崩盤,其原因是 COVID-19 疫情爆發後出現恐慌性拋售。3 月 16 日,股價突然大幅下跌,一天內引發了多次交易暫停。從 2 月 12 日到 3 月 23 日,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下跌了 37%,紐約證券交易所的交易也多次暫停。由於各國爲限制疾病傳播而實施的旅行限制,航空公司、郵輪公司和能源公司在此次崩盤中受到的打擊尤其嚴重。
然而,儘管疫情本身仍在持續,但它引發的崩盤並沒有持續太久。事實上,股市開始反彈,到 8 月 18 日,標準普爾 500 指數再次創下歷史新高。與此同時,11 月 24 日,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歷史上首次突破 30,000 點。快速復甦得益於美聯儲、財政部和國會在危機爆發期間迅速採取行動支持經濟,批准了補充失業救濟金和刺激支票、降低利率並實施了新的貸款計劃。
影響美國的其他事故
以下是影響美國但並非起源於美國國內的其他重大崩盤的列表,這些崩盤過於全球性而不能被視爲“美國股市崩盤”,和/或僅影響特定資產/公司的股票(即不是主要指數之一):
- 1772 年危機:美國第一次金融危機發生時,東海岸仍被稱爲“十三個殖民地”。1770 年至 1772 年,殖民地種植園主被迫從英國債權人那裏大量借入廉價資本。由於種植園主無法償還債務,由此產生的信貸繁榮演變成信貸危機,導致倫敦大量企業破產。這場危機於 1773 年結束,但許多美國種植園主仍不得不在幾年內降低信貸風險。
- 1796-1797 年恐慌:這場危機始於 1796 年美國土地投機泡沫破滅之後。隨後,1797 年 2 月 25 日,英格蘭銀行根據1797 年銀行限制法案暫停了硬幣支付。
- 1873 年恐慌:相反, 這場危機始於歐洲,當時股市崩盤。投資者開始拋售對美國鐵路的投資,導致許多鐵路公司破產。當在鐵路上投入大量資金的美國銀行 Jay Cooke & Company 也破產時,銀行擠兌開始了。至少有 100 家銀行倒閉,紐約證券交易所於 1873 年 9 月 20 日首次被迫暫停交易。
- 9·11 恐怖襲擊的經濟影響: 2001 年 9 月 11 日發生恐怖襲擊時,世界經濟正經歷 25 年來首次同步全球衰退。英國、德國、法國、加拿大和日本的股票市場價值通常與美國同步波動,在 9·11 事件發生後,這些國家的股票市場價值立即大幅下跌。倒塌的大樓產生的碎石也迫使紐約證券交易所關閉;紐約證券交易所於 9 月 17 日與其他主要指數一起重新開市,但所有指數在交易開始後均大幅下跌。股票價格在 9 月餘下時間一直下跌,不過到 10 月中旬,它們設法恢復到襲擊前的水平。
- 2002 年股市低迷: 2002 年 3 月開始,美國、加拿大、亞洲和歐洲的股票價格出現下跌。在從 9/11 恐怖襲擊的經濟影響中恢復後,指數開始穩步下滑,導致 7 月和 9 月大幅下跌,後一個月的股價低於 9/11 恐怖襲擊後立即達到的水平。
- 2018 年加密貨幣崩盤:在 2018 年加密貨幣崩盤(也稱爲比特幣崩盤或大加密貨幣崩盤)期間,大多數加密貨幣被拋售並大幅貶值,比特幣本身在一天之內的幾個小時內就下跌了約 15%。從 2018 年 1 月到 2018 年 2 月,比特幣的價值最終下跌了約 65%。到同年 11 月,其價格與 2017 年 1 月相比下跌了 80%。比特幣直到 2020 年才從這次事件中完全恢復過來。
有史以來最大的股市崩盤是哪一次?
1987 年 10 月 19 日的“黑色星期一”期間,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在一個交易日內下跌了 22.6%。這是歷史上股市最大的單日跌幅。
爲應對危機你應該把錢投資在哪裏?
您可以採取幾個步驟來儘量減少股市崩盤對您的投資組合的影響。其中最重要的步驟之一是確保您的投資組合多元化(即,將您的投資分散到多個領域,包括股票、債券、現金、房地產、衍生品、現金價值人壽保險、年金、貴金屬等)。您可能還希望將一小部分儲蓄用於更安全、更有保障的投資(即 CD 和美國國債)。
一年中的某些時期股市崩盤是否更爲常見?
十月效應是指人們認爲股市在十月會下跌的一種市場異常現象,這是因爲 1929 年華爾街股災、黑色星期一等股市崩盤都發生在十月。但從統計數字來看,情況並非如此。事實上,在過去 20 年裏,十月是股市表現最好的月份之一。而九月的股市下跌次數實際上比歷史上的跌幅更大。
歸納總結
由於市場週期的原因,股市崩盤是投資的固有風險。無論指數漲多高,在賣家採取行動之前,它只能漲這麼多。然而,只要頭腦冷靜,市場下行趨勢就不一定會導致崩盤。雖然 2020 年的崩盤肯定不會是美國經歷的最後一次崩盤,但尚不清楚下一次崩盤還要多久纔會發生。此外,最近的股市崩盤是一個很好的案例研究,說明聯邦政府如何快速、明智地干預以減輕崩盤的最壞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