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情感中立?
情感中立是指從金融或投資決策中消除貪婪、恐懼和其他人類情感的概念。
情緒中立的目標是從客觀財務決策過程中消除情緒的心理影響,以便做出最佳決策,無論這些決策可能引發什麼情緒。
重點
- 情緒中立是指理性決策,在投資和金融決策中不考慮貪婪和恐懼等人類情感。
- 情緒可能會影響投資決策,從而無法獲得最佳的業績和回報。
- 一些投資者採用相對於市場的反向策略,以抵消投資中情緒驅動的趨勢;當其他人賣出時,他們買入,反之亦然。
理解情感中立
有效市場假說假設投資者在做出與股票相關的決策時會考慮與股票相關的所有信息。根據有效市場假說,投資者是理性的,不受情緒影響,因此作爲一個羣體,他們做出的決策準確反映了決定市場價格的可用信息。
一些研究人員認爲,投資者情緒也起到一定作用,這可能會影響投資決策,使市場偏離完美效率。例如,著名經濟學家羅伯特·席勒在其著作《非理性繁榮》中指出,千禧年之交互聯網泡沫期間科技股上漲的因素之一是投資者的情緒狀態。
情緒中立的概念源於人類對利潤和損失的典型反應——投資者通常在交易產生利潤時感到高興,在交易產生損失時感到不高興。如果投資者能夠消除情緒對交易決策的影響,情緒中立的支持者認爲這樣做將提高交易業績。
然而,該理論假設人們在給定偏好和約束的情況下,能夠通過有效權衡每個可用選項的成本和收益來做出理性決策。行爲經濟學和金融學的研究人員經常質疑這種說法,即使沒有情感影響,他們也存在各種認知偏見。行爲經濟學家借鑑心理學和經濟學,認爲人類不理性,無法做出正確的決策。
情緒中立應用
更進一步來說,一些投資者採取所謂的反向策略,即當其他人都在拋售證券時,他們試圖買入證券,而當其他人都在買入證券時,他們則賣出證券。這種策略背後的原理是,如果投資者情緒不中立,他們的情緒就會影響他們的交易決策,從而低估或高估證券,爲反向交易者創造獲利機會。
當人們對股票普遍抱有悲觀情緒時,股價可能會被壓低,以至於該公司股票的下跌和風險被誇大,從而帶來有吸引力的買入機會。
找出哪些陷入困境的股票值得買入,並在公司復甦後賣出,從而提高股價,這是反向投資者的主要做法。這可能導致證券的收益遠高於平常。然而,對炒作的股票過於樂觀可能會產生相反的效果。
情感中立的例子
假設 ABC, Inc. 的股票在過去六個月左右表現不佳。其收益一直在下降,大多數分析師對該股的看法褒貶不一。做空該股的股票數量激增,負面新聞也層出不窮。這種負面情緒的總體影響是,ABC 的股價在此期間暴跌了 10% 以上。但 ABC 是新興行業的領導者,未來前景光明。
持有 ABC 股票的情緒化投資者可能會因股價下跌而感到不安。他可能會將 ABC 的下跌軌跡和負面消息視爲賣出時機的信號。
然而,情緒中立的投資者可能會關注整個市場並評估持有股票的利弊。
例如,他可能會考慮所涉及的時間範圍以及是否有必要長期進一步投資 ABC。他也可能查看新聞報道並分析 ABC 股價下跌的根本原因。價格下跌可能只是 ABC 股票的健康調整。或者,這可能是由於預計未來會緩解的監管瓶頸。無論哪種情況,情緒中立的投資者都會根據現有事實做出決定,而不是隨波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