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基本分析法的估價標準如何變化,都涉及對未來的預期,可是對於一些像公司收益前景那樣難以預測的事項,預期很難做到不偏不倚。因此,投資者對股票估價的風格和方式就在股票定價中起了關鍵性作用。也就是說,股票的價格決定於大多數投資者的估價標準和投資策略。由此產生的一個推論是,要想以股票價格差的投機收益作爲主要盈利方式,關鍵不是對股票的內在價值作出準確判斷,而是預測某種股票某種信息是否符合大多數投資者的估價標準。因此,順勢而爲、跟蹤主流資金的操作就是一種理性的、有效的博弈策略,這就是趨勢預測策略。
趨勢預測策略對股價的影響主要通過特殊的短期供求關係表現出來。在古典經濟學中,如果價格上升,供應量會增加,需求量會減少,從而抑制價格上漲。但是在現實證券市場上,由於趨勢預測策略的廣泛存在,當股價上漲時,部分運用該策略的投資者認爲上漲是因爲該股票符合大多數投資者的慣用估價依據,市場最終會給予其較高的定價,因此紛紛購進,反而增加了需求,並使得股價進一步上漲。這反過來刺激其他趨勢預測策略的運用者作出類似的反應,如此循環,形成一種自我增強機制。
技術分析法的三項理論基礎中最基本的一條是:市場價格呈現有趨勢的變動。但爲何股價有趨勢,技術分析學派並未給予很好的說明,而只是用物理學上的慣性法則做了類比。然而通過前面的分析可清楚地看到,自我增強機制是股價變動趨勢性的內在原因。在市場本身不足以改變趨勢之前,自我增強機制將保持價格趨勢。一定比例的趨勢預測策略運用者的存在是導致現實證券市場動態複雜的直接原因。
可是在弱式有效市場上,股價變動經大量的檢驗說明是隨機的,股價的變動趨勢模式又從何談起呢?然而現代系統理論揭示,非線性反饋系統可以導致變量作類似於隨機運動的變化。所謂反饋系統是指系統各部分存在反饋禍合,一部分的輸出正是另一部分的輸入。在證券市場上,人們對市場的認識和投資策略的選擇影響了股價,而股價的動向又反過來影響人們對市場的認識和投資策略。古典經濟學對市場的認識屬於線性的觀點,即供求兩個子系統通過價格、數量的運動形成典型的負反饋。而證券市場不但有平常的負反饋,而且有特殊的正反饋—自我增強機制,這就形成一種非線性的反饋系統。
人們通常有一個根深蒂固的偏見,認爲隨機運動—混亂只能來自無序,然而在完全是以嚴格因果關係爲基礎的非線性反饋系統中,混亂完全可能來自某種秩序(可以用一些甚至是非常簡單的非線性函數表示)。這不但早已被數學家所證明,而且也被生態學家在研究生態系統中羣種數量關係時所反覆觀察驗證的。因此,股價的隨機性只是一種類隨機性,其根源在於證券市場作爲反饋系統的非線性,在於其獨特的自我增強機制。
與社會生物學家爲解釋侵犯行爲的演化而提出的著名的鷹鴿模型相類似,在證券市場上,基本分析策略與趨勢預測策略也會達到一種相容共存型的長期均衡。試想,如果市場中以基本分析策略爲主,趨勢預測策略採用者由於掌握大多數投資者的慣用估價依據,因此可以選出大衆偏愛的股票,並在大衆購買前買進,在達到多數投資者的心理定價時出售獲利。這樣在短時間內就可獲得相當的投機收益,而且風險不大,因此明顯較基本分析策略爲優。但是如果市場投資者均採用趨勢預測策略,價格波動時彼此都知道對方會追漲殺跌,相互之問的博弈也就轉變爲一種賭博。可能獲得超額收益,但也隨時可能破產出局。反不如運用基本分析策略的投資者選擇低市盈率、高成長性的股票獲得一份高紅利合算。可見,兩種策略都不能淘汰對方,而只能共生共存,形成均衡。當然,這種均衡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故處於不斷的變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