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標準金融學關於投資者行爲的假設
自20世紀中葉現代標準金融理論體系創立以來,金融市場的迅速發展催生了一大批重要的金融理論和實證研究成果。
所謂現代標準金融學,是相對於20世紀80年代開始迅速發展起來的行爲金融學和混沌分形理論而言的.是以理性人假設和有效市場假說爲基礎發展起來的關於投資者在最優投資組合決策和資本市場均衡狀態下如何決定各種證券價格的理論體。
現代標準金融學的基本觀點是:(1)投資者是完全理性的,他們具有嚴格的數理邏輯推理能力,能獲取完全信息能對所獲取的信息進行無偏估計,並能按照貝葉斯法則不斷修正之前所獲取的信息;(2)投資者是同質的,他們之間無差別,具有相同的理性預期,對未來經濟的預測均是客觀公正的;(3)投資者是風險厭惡的,即在投資過程中對於既定的收益總會選擇風險最小的投資組合;(4)投資者對於不同資產的風險態度是一致的;(5)市場是有效的,市場上各種資產的價格已充分反映了所有的公開信息。
有效市場假說(EfficientMarketsHypothesis,EMH)是現代標準金融學的理論基石之一。到20世紀70年代初,有效市場假說已發展成熟,它假定投資者能夠對所獲取的信息迅速做出無偏估計,資產價格能充分反映所有可獲得的信息。
經過約半個世紀的發展,在經濟人假設和理性分析框架的基礎之上,廣泛運用數學模型和定量分析方法,現代標準金融學已發展成爲一個較完善的邏輯嚴密的理論體條,它就像一座公偉精美的大廈喫立於現代經濟學之林,閃榷着熠熠光輝。
真實的市場行爲
現代標準金融學雖然不乏理論上的精美至善,然而對於金融市場上不斷湧現的種種異象,諸如股票溢價之謎和股利之謎等,卻不能給出令人信服的解釋。於是,缺乏實證支持的標準金融理論開始受到人們的質疑,主要集中於“理性經濟人”這一前提假設。現實生活中人們並非是完全理性的,而是有限理性的。阿克洛夫和希勒(2009)將人類的“動物精神”(AnimalSpirits)看成造成股市波動的最主要動因。他們認爲,人們在不確定的環境中並不像傳統經濟學家們所描述的那樣,能夠從容地根據基本面來評估一切有價值的信息,從而做出理性的判斷和決策。人們實際做出的判斷和決策往往會受到“相互鼓勵、相互感染”等非理性情感需求和動物本能的驅使。另外,比如耶魯大學金融學教授希勒在其《非理性繁榮》(IrrationalExuberance)一書中所描述的那樣股票市場成了投資者們追逐風險的樂園,他們被所謂的“投資文化”、“傳統智慧”和“時代風尚”所左右,一路高歌的股票市場最終演化成一場非理性的、自我驅動和自我膨脹的泡沫。
當標準金融學遭到越來越多質疑的時候,行爲金融學迅速發展起來,備受人們關注。行爲金融理論認爲。金融市場中的投資者普遍存在各種認知偏差情感偏差和意志偏差,他們的非理性行爲能夠造成市場價格的劇烈波動和對基本價值的嚴重偏離,更嚴重的甚至會引發金融危機。行爲金融學對金融學研究的方法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致使行爲研究成爲當代金融學研究的一個很重要的層面,特別是近幾年來在全球引起強烈反響的一些行爲金融學著作,如史萊佛(2003)的(並非有效的市場——行爲金融學導論》、舍夫林(2005)的《超越恐懼和貪婪——行爲金融學與投資心理詮釋》、蒙蒂爾(2007)的《行爲金融:洞察非理性心理和市場》等,對人類心理和行爲的作用機制進行了深入的分析,使得行爲機制研究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
EMH認爲證券價格只與該證券的基本價值有關,而行爲金融學認爲金融市場的演化是由衆多異質的、有限理性的市場參與者椎動的。行爲金融學的研究表明,在現實的證券市場中,證券價格不僅由基本價值決定的,投資者的心理、情感等非基本面因子也會決定證券價格。
與標準金融學相對,行爲金融學的基本觀點是;(1)投資者不是完全理性的,而是有限理性的,他們普遍存在各種認知偏差、情感偏差和意志偏差,不能客觀、公正、無偏地加工信息,從而導致他們的投資決策偏差和金融資產的定價偏差;(2)投資者是異質的,他們具有不同的特質,對未來經濟具有不同的預期;(3)投資者不是風險厭惡型的,而是損失厭惡型的,他們在面臨收益時表現出風險厭惡,而在面臨損失時卻表現出風險尋求;(4)投資者對於不同資產的風險態度並不是一致的,而是同時具有風險厭惡和風險尋求兩種心理特徵;(5)市場並不是有效的,資產的價格不僅由資產的內在價值決定,還由投資者的心理和情感因素決定。
傳統經濟學家的基本信條是長期的變化趨勢有其深刻的經濟原因,而短期的不規則漲落則源於外在的隨機因素,因此用作理論分析的數學模型通常是線性(或對數線性)方程加上外在隨機擾動項。EMH實際上就是這樣一種線性分析範式。傳統的金融模型都是建立在理性預期基礎上的線性均衡模型。這些模型將諸如貪婪和恐懼等心理因素排除在外,刻畫了導致金融系統穩定的負反饋,表明金融系統對於外生擾動的反應是以連續的、線性的方式迴歸均衡。
隨着行爲金融理論、混沌分形理論、複雜性科學和非線性動力學這些新興學科的迅速發展,人們對有序和隨機的認識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長期以來關於自然界中內在確定性和外在隨機性的認識已經從根基上發生了動搖。在真實的經濟社會中,經濟行爲在許多方面並不是線性的,投資者對待預期收益和風險的態度也是非線性的,市場參與者之間的相互作用、證券價格對信息的反應過程以及整個經濟的波動從本質上來說都是非線性的。傳統的金融模型描述的只是一種理想化狀態,與實際情況相去甚遠。金融市場中普遍存在的噪聲交易、正反饋交易、過度反應以及羊羣行爲使得資產價格的變動呈現出強烈的非線性特徵。另外,金融市場的演化是由衆多異質的有限理性投資者驅動的,因此金融市場是一個複雜的動態系統,它常常表現出確定系統的內在隨機性,永不重複的非週期性循環,遠離平衡的均衡,對初始條件的敏感依賴性、趨勢性和自相似性以及突變等本質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