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購買基於 Windows 的筆記本電腦或個人電腦時,消費者在選擇 CPU(中央處理器或計算機的“大腦”)製造商時,只有兩個真正的選擇:英特爾公司 ( INTC ) 或超威半導體公司 ( AMD )。這兩家公司都是 50 多年前在加利福尼亞州硅谷成立的。
然而,半個世紀以來,沒有其他主要公司能夠像這兩家公司一樣主宰半導體市場。我們將回顧英特爾和 AMD 之間的競爭歷史,並嘗試解釋爲什麼 AMD 一直是英特爾唯一真正的競爭對手。
關鍵點
- 英特爾公司 (INTC) 和超微半導體公司 (AMD) 在微處理器行業已經競爭了 50 多年。
- 在大部分時間裏,英特爾主導着這一行業領域,而 AMD 在市場份額方面則遠遠落後於第二名。
- 2017 年 3 月,AMD 推出了極爲成功的 Ryzen 微處理器架構,作爲高端 CPU 的經濟實惠的替代品,其銷量迅速超過英特爾。
- 儘管其他公司也試圖打入基於 Windows 的微處理器市場,但沒有一家能取得與英特爾和 AMD 相當的成功。
AMD 和英特爾:簡史
英特爾於 1968 年中期由戈登·摩爾和羅伯特·諾伊斯共同創立,前者因制定摩爾定律而聞名,後者幫助發明了硅集成電路。兩人都曾就職於仙童半導體公司,該公司是集成電路技術領域早期且頗具影響力的先驅。
幾個月後,AMD 於 1969 年成立,其創始人也是仙童半導體公司的前員工。因此,這兩家公司有着共同的血統和相似的起源。從那時起,它們就一直是激烈的競爭對手,都試圖用最新技術和最強大的處理器來超越對方,以運行全球計算機。
行業巨頭競爭
英特爾在開發 x86 芯片組並於 1971 年首次公開募股(IPO) 後不久就成爲微處理器行業的主導者。截至 2021 年 8 月,英特爾的市值爲 2130 億美元,而 AMD 的市值爲 1270 億美元。
在半導體領域,AMD 長期以來一直落後於英特爾。英特爾往往主宰着 CPU 市場的所有領域,包括高端性能處理器。AMD 專注於低成本、經濟實惠的中低端芯片組。多年來,英特爾芯片一直以更穩定、更易於普通計算機用戶使用而聞名。與此同時,熟悉電路板的資深用戶可以擺弄 AMD 的芯片,這些芯片可以超頻(一種讓 CPU 以更快速度運行的方法)。
多年來,AMD 似乎註定要在微處理器市場份額上屈居英特爾之下。直到 2016 年左右,AMD 控制着大約四分之一的 CPU 市場,而英特爾則佔據了 70% 以上的市場份額。
AMD 蠶食英特爾的市場份額
2017 年 3 月,AMD 推出了大獲成功的 Ryzen 微處理器,將其定位爲高端 CPU 的更實惠替代品,並能夠挑戰英特爾最好的芯片。Ryzen 微處理器採用全新設計,能夠打破超頻記錄,同時價格仍適合精打細算的消費者。
速度快、性能高的 Ryzen 推動了 AMD 的銷量。2019 年,AMD 佔據了 23% 的 CPU 市場份額,到 2021 年第三季度,該公司佔據了近 40% 的整個 CPU 市場份額。對於臺式電腦,AMD 在 2019 年佔據了 32% 的市場份額,截至 2021 年,英特爾和 AMD 的市場份額爲 50/50。儘管 AMD 仍然落後於英特爾,但該公司的產品正在獲得市場份額。
外部競爭已然出現
讀者可能會覺得英特爾和 AMD 是唯一重要的計算機處理器製造商。雖然對於基於 Windows 的計算機來說可能確實如此,但總體而言並非如此。
德州儀器公司 (TXN)、高通公司 (QCOM) 和博通公司 ( AVGO ) 均生產中央處理器。然而,這些公司專注於消費電子市場的其他領域,並避開了個人電腦市場。例如,這些製造商爲全球許多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提供“大腦”。蘋果公司 (AAPL) 的 iPhone 使用了三星和臺灣半導體 (TSM) 設計的處理器。與此同時,英特爾和 AMD 則專注於個人電腦和個人電腦遊戲市場(包括視頻顯卡或 GPU)。
從歷史上看,PC 芯片領域競爭激烈,直接與英特爾的 x86 架構競爭。這些公司後來都倒閉了,或者被迫退出了 CPU 市場。Cyrix 就是這樣一家公司,它最初銷售與英特爾 286 和 386 CPU 結合的所謂協處理器。Cyrix 最終在 20 世紀 90 年代初開始設計自己的芯片組,與這些主要處理器競爭,佔據了高達 10% 的市場份額。
不幸的是,Cyrix 總是落後於英特爾和 AMD 提供的升級產品,無法在原始性能上競爭。該公司於 1997 年被出售給國家半導體公司,不久後就完全停止生產 x86 芯片。VIA Technologies 從國家半導體公司購買了 Cyrix 的部分知識產權,試圖打入 x86 市場,但同樣未能取得任何進展。
20 世紀 90 年代末,集成設備技術公司 (IDTI) 推出了 WinChip,這是一款低功耗替代方案,可與 x86 平臺競爭。WinChip 旨在用於辦公用途,但在執行浮點計算時表現不佳,隨後便失敗了。IDT 繼續專注於開發用於通信和射頻識別(RFID) 應用的芯片。截至 21 世紀初,只有 AMD 和英特爾仍保持領先地位。
未來
英特爾和 AMD 不斷投資於其產品的技術改進。儘管兩家公司都有多個開發項目,但以下是未來預期的一些關鍵升級和增強。
英特爾
2019 年 8 月,英特爾針對 AMD 的 Ryzen 技術做出了回應,發佈了改進的第 10 代酷睿處理器,該處理器基於其代號爲 Ice Lake 的新微架構。
2020 年,英特爾發佈了第 11 代英特爾酷睿 S 系列臺式機和 H35 筆記本處理器,旨在爲臺式機和筆記本電腦用戶提供更高的性能。高性能專爲遊戲和重度創意製作(如視頻創作和編輯)而設計。
2021 年,英特爾推出了第三代英特爾至強可擴展處理器,該公司稱,該處理器的性能比上一代高出近 53%。該處理器應用廣泛,包括生命科學、金融服務和製造業。英特爾表示,最新的第三代至強處理器“將爲下一代超級計算機和高性能計算系統提供動力”。
2021 年 7 月,英特爾宣佈與微軟公司合作,在 Windows 電腦上提供增強的移動體驗。英特爾還宣佈,百度、阿里巴巴和甲骨文等領先的雲服務提供商正在使用英特爾最新的第三代英特爾至強可擴展(“Ice Lake”)處理器爲其客戶提供服務。該公司預計到 2021 年底全年收入將達到 770 億美元。
AMD
2021 年 5 月,AMD 宣佈將與行業領導者合作,爲汽車和移動市場帶來全新的遊戲體驗。例如,特斯拉使用 AMD Ryzen 嵌入式處理器和基於 AMD RDNA 2 的 GPU 爲 Model S 和 Model X 車輛中的信息娛樂系統提供支持。
AMD 宣佈,股東批准以 350 億美元收購賽靈思,賽靈思的產品與 AMD 互補。不過,此次收購將擴大 AMD 的客戶羣,尤其是在國防和汽車行業。此次收購預計將於 2021 年底完成,但需獲得監管部門以及 AMD 和賽靈思股東的批准。
因此,由於所有業務的強勁增長,AMD 預計 2021 年全年收入將增長 60%,毛利率將達到 48%。
綜述
這兩家公司很有可能會繼續在未來展開較量,隨着雙方不斷突破創新極限,它們將互換領先位置。如果過去 50 年可以預示未來,那麼英特爾和 AMD 將堅持不懈地追求處理器性能的進步,讓全球遊戲玩家和計算機用戶感到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