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纏論:背馳與第一買點
背馳,背道而馳,指的是走勢與力度出現反向趨勢的情況。以上漲爲例,當價格越來越高,但價格拉昇的力度卻越來越弱時,就形成背馳。而比較,一定是兩樣東西的比較,對於上漲背馳,就是兩段上漲形態的比較。
根據走勢必完美,一段日線級別的下跌,一定由至少三段完成的30分鐘走勢類型連接而成。這三段中,第一段一定是下跌,第二段一定是盤整或者上漲,第三段一定是下跌。而背馳就是第三段下跌與第一段下跌力度的比較。
體現在K線圖中,背馳的情況有以下幾種:
1.第三段下跌的斜率小於第一段下跌的斜率;
2.第三段下跌的時間小於第一段下跌的時間;
3.第三段下跌過程中的反覆強於第一段下跌中的反覆。其中第一種,斜率的比較,本質上是下跌速度的比較,斷崖式下跌與45°角下跌相比,一定是45°角下跌的速度慢,這就是背馳的第一種情況。在下跌幅度相差不大的情況下,完成下跌形態時間較長的走勢與完成時間較短的下跌走勢,形成背馳。
如圖1-13所示,方框內的周線下跌走勢形態中,第三段下跌的斜率明顯小於第一段下跌,構成標準的背馳。
圖1-13背馳的對比
第二種,因爲無論是第一段下跌還是第三段下跌,在次級別中一定要形成三段走勢才能完成下跌,那麼兩次下跌完成時間的長短,將構成背馳的另外一種依據(如圖1-14所示)。
圖1-1400402金融街20091227-20130628
圖1-14中,第一段下跌與第三段下跌都可以明顯看出次級別的三段結構,而第二次下跌的三段結構完成的時間更短,也就是走勢完美的時間更短,這同樣構成另外一種背馳的情況。此外,根據上文,同樣利用背馳可以判斷第三段下跌的結束點,也就是在該下跌的次級別中尋找第一買點。第三種,走勢反覆程度的情況,這種情況一般都會造成走勢斜率的背弛,但也有例外。這種反覆程度意味着走勢中對原趨勢反抗力度的大小。如圖1-15所示:
圖1-15上證指數20010629-20050630
圖1-15中,第一段下跌到向上箭頭處展開盤整,並於向下箭頭處盤整結束,展開第二段下跌。從圖中可以看出,第一段下跌只有一根上漲K線,幾乎沒有什麼反抗力量。而在第三段的下跌中,明顯的發現上漲K線增多,意味着對下跌走勢的反抗力度增強,構成第三種背馳。
以上三種情況是造成背馳的幾種原因在K線圖中的反映,通常把第三段稱爲背馳段。在分析中,最接近本質的背馳就是該級別的K線背馳。但很多時候這種背馳的判斷並不容易清晰地看出,這時,就可以利用指標來輔助判斷,如均線指標和MACD指標。
上面的三種情況,無論哪種,都一定會影響均線走勢,最直觀的就是均線的形成面積。第一種,長短均線之間的通道在斜率的影響下,一定是斜率小的走勢段均線通道較窄;第二種,因爲完成時間的縮短,所以造成均線之間通道長度的縮短;第三種,與第一種類似,都是通道變窄。但無論三種情況中的哪一種,都一定會造成背馳段所對應的均線相交面積所以,通過長短均線輔助判斷背馳,當兩段同方向的走勢段比較時,如果第二段走勢的均線兩次交叉中的面積小於第一段,則第二段走勢與第一段走勢形成背馳。
但這種方法有個問題,當均線相交面積差不多時,無法準確判斷背馳與否。另外,如果一段走勢中有長短均線交叉的情況,就需要把兩段交叉面積相加纔行,判斷起來比較困難,比如圖1-14中金融街那種情況。而與均線指標起到相似作用的,就是MACD。
上面三種造成背馳的情況中,MACD指標公式的變量取值一定會通過MACD的黃白線與紅綠柱反映出來,也就是MACD指標中的兩根線和上下的柱體。在一般的軟件中,黃白線是黃色和白色的兩根起起伏伏的線,紅綠柱是在零軸上爲紅色、在零軸下爲綠色的柱子(下文中統稱爲黃白線紅綠柱)。
背馳的情況,以某級別下跌爲例,該下跌一定可以在該級別中分爲a、b、c三段,否則就不是該級別下跌,而是次級別或次級別以下級別下跌,或是該級別的下跌未完成。在MACD指標的反映中,有以下三種情況:
(1)c段對應的黃白線低點相比a段較高,也就是c段創新低而黃白線不創新低的情況。
(2)c段對應的紅綠柱低點相比a段要高,也就是c段創新低而紅綠柱不創新低的情況。
(3)c段對應的紅綠柱面積相比a段要小(面積根據圖中的紅色或綠色陰影部分可以直觀地看到)。
當符合上面三種情況的任意一種時,就要重點關注是否形成背馳;而當三種情況都滿足時,就可以非常肯定地說背馳已經產生,也就是第一買點產生。就實際應用的經驗而言,當1. 2條件滿足時,就可以認定爲背弛。第3種情況單獨出現時也可以認定爲背馳。1、2條件單獨出現時,不定就是背馳,要根據實際走勢來綜合判斷。還有一種情況是在下跌中,第三段下跌走勢對應的綠柱子高度與面積均比前面的下跌要小,但黃白線創新低,一般來說這種情況都不是本級別的背馳,而是次級別或以下級別的背馳產生的。這種情況要複雜一些,並且要結合中樞分析,不在本章均線系統範圍內,在後文中詳細分析。
至於利用MACD判斷背馳的案例,本節上文三幅走勢圖中,第一幅(圖1-13)對應三種情況的並列;第二幅(圖1-14)用來作爲綠柱子面積比較的參考;第三幅(圖1-15)作爲綠柱子高低與面積大小的參考。在第三幅走勢圖中,由於均線和MACD指標的計算公式特點,在激烈的走勢中,如暴漲後暴跌的情況,長短均線與MACD黃白線的反應速度受到限制,這時就必須依靠K線本身來綜合判斷。這種情況一般都不難判斷,因爲K線走勢力度上的區別很明顯。
在下跌走勢類型中,第一買點意味着下跌走勢告一段落,後面的演化有兩種:一是盤整,二是上漲。盤整之後的演化可能有上漲和下跌兩種,在第一買點買進後,如果後續走勢是盤整,就一定先退出,因爲盤整完成後有一半的可能會下跌。但如果是上漲,就一定能上漲到該下跌中的盤整區域內,形成V字形反轉。
在後續走勢是盤整的情況中,由於該級別的盤整走勢類型一定由次級別的上漲+下跌+上漲或者次級別上漲+盤整+下跌完成該級別走勢類型,所以在第一段次級別上漲不能突破前面下跌的盤整區域時,就應該退出。退出的具體點位,可以根據這個次級別上漲走勢形態的第一賣點退出。也就是說,當某級別下趺出現背馳構成的第一買點時,買進後如果第一段次級別上漲走勢出現背馳,也就是第一賣點的高度不能突破前面下跌中盤整的最低價位,就一定先退出。
同樣的,根據走勢必完美,某級別下跌中,第三段的次級別一定至少是次級別的下跌+盤整+下跌或者下跌+上漲+下趺。而當該級別背馳段出現後,就可以根據走勢必完美,在次級別中尋找該背馳段的次級別第一買點,從而將第一買點的範圍縮小。
這樣的退出一定是盈利的,但也有可能退出後經過走勢的演化,在調整後繼續上漲創新高。這種情況由於不在第一買賣系統的範圍內,所以原則上不予考慮。
由此,在確定操作級別的前提下,就可以構建最簡單的操作系統。
(1)尋找操作級別中,能夠明顯看出次級別三段走勢的下跌走勢形態。
(2)當第三段與第一段形成背馳時關注,密切注意該背馳段的次級別第一買點。
(3)當該背馳段的次級別走勢出現第一類買點時介入。
(4)介入後如果第一段次級別上漲的最高點不能觸及前面盤整區域的最低點,退出。
(5)介入後第一段次級別上漲突破前盤整區間,並形成第一賣點,退出,並繼續關注。
這個最簡單的操作系統中,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操作級別。在背馳點後的次級別上漲中,如果級別太小,就會造成整個買賣盈利很少的情況。比如1分鐘上漲,1分鐘的次級別上漲+橫盤(下跌)+上漲後,走勢就丁以結東,而第一賣點出現時可能利潤只夠手續費,況且買賣點不太可能精確到一個價位。在這種情況下,操作級別最好不低於30分鐘,也就是至少要在30分鐘圖中尋找下跌走勢類型,避免出現上面的情況。上面的操作系統中,第(5)條是在第一段次級別上漲的第一賣點退出後,繼續關注。爲什麼要繼續關注?因爲根據走勢必完美,本級別的走勢類型要完成,必須在次級別出現至少三段走勢類型連接。當第段次級別上漲完成之後,隨之而來的就是演化爲次級別盤整或次級別下跌,隨後一定還有一次上漲。這第二段的盤整或下跌的低點,就是第二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