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与20日均量线的交又组合
“10日与20日均量线的交叉组合”主要是指10日均量线由下向上穿过了20日均量线形成的“金叉”或10日均量线由上向下跌破了20日均量线形成的“死叉”这两种组合形态的应用法则与“5日均量线与10日均量线交叉组合”的应用法则完全一样,即处在低位和上升途中的10日均量线无论是“金叉”还是“死叉”20日均量线,均显示买入信号,应积极做多;处在高位和下降途中的I、10日均量线,无论是“金叉”还是“死叉”20日均量线,均显示卖出信号,应果断做空。
10日均量线与20日均量线交叉的组合特征是:
(1)处在低位的“金叉”或“死叉”形态出现前.股价应有一段较深的下跌行情。
(2)处在高位的“金叉”或“死叉”形态出现前,股价应有一段较大的上涨行情。
(3)处在下降行情中的“金叉”或‘死叉”形态出现前,股价应出现见顶回落的走势。
处在低位和上升行情中的“10日均量线交叉20日均量线组合”形态的做多原理是:
在一段上升行情中,10日均量线和20日均量线是波动上升的,一般会出现三个波峰,且三个波峰的峰顶一个比一个高,显示行情上升的力度。因20日均量线的取值比I0日均量线的取值要大一倍,走势比较平缓,但也能清楚地看出有三个上升的波峰。10日均量线第1次由下向上穿过20日均量线形成“金叉”时,表明成交量已放大到足以展开一轮上升行情的能量,此时介入,正好买到了上升行情刚刚启动的低位,有较大的获利空间。
当10日均量线第1次由上向下跌破20日均量线形成“死叉”和接着出现的10日均量线第2次由下向上穿过20日均量线形成“金叉”时,表明成交量已萎缩了一段时间,股价也即将结束第一上升浪的调整浪,随之会出现第二上升浪,在5日均量线第一次“死叉”20日均量线和5日均量线第二次“金叉”20日均量线时做多,就能获得其后的第二上升浪和第三上升浪的收益。
当10日均量线第二次由上向下跌破20日均量线形成第二次“死叉”和5日均量线第三次由下向上穿过20日均量线形成“金叉”时,表明股价和成交量均已完成了第二上升浪的调整和第二波的萎缩走势,后市随之会出现第花三升浪,在5日均量线第二次死叉20日均量线和5日均量线第三次金叉20日均量线时做多,就能获得其后第三上升浪的收益。所以说,在一段上升行情中,10日均量线无论是金叉还是死叉20日均量线,均是可信的做多信号,可放心介入。
处在高位和下降行情中的“10日均量线交叉20日均量线组合”形态的做空原理是:
股价上升到天顶高位后,转势下行,形成下降行情,在下降行情中,成交量显示的是“萎缩——小幅放量——再萎缩”走势,10日均量线会出现两次“死叉”和一次“金叉”20日均量线的走势。10日均量线第一次“死叉”20日均量线时,就是股价由多头转为空头的开始位置,后市将以下调为主,下跌的空间相当大。在10日均量线第一次“死叉”20日均量线时做空,既可保住多头头寸的盈利收益,又可接着赚一笔做空的差价。10日均量线第二次“死叉”20日均量线时,是B浪反弹结束的信号,股价还会继续下跌,也应卖出股票。
操作要点:
操作“10日均量线交叉20日均量线”组合形态应注意的事项:
(1)上升途中的“10日均量线交叉20日均量线”组合形态出现后,如遇调整走势,要耐心持股,不能随便割肉出逃,否则会造成重大损失。这是因为,在上升途中,10日均量线“金叉”或“死叉”20日均量线时,是不与股价的涨跌同步的,有时“金叉”或“死叉”出现时,股价正好处在波峰的顶部,其后会进行调整,如果按处在上升途中波峰顶部的“金叉”或“死叉”做多后,就会正好碰上调整走势,调整的幅度有时能达到15%左右,心态欠佳的投资者,往往见了调整就乱了方寸,非理智地抛出刚买进的股票,结果是卖出后不久,股价就大涨特涨起来,里打外敲的损失让人流泪。
(2)操作下降行情“反弹B浪”中出现的10日均量线“金叉”或“死叉”20日均量线组合形态时,要快进出,见好就收。对于波浪理沦稍有研究的投资者都知道,股价在下跌过程中,常常是以“下跌(A浪)—反弹(B浪)—再下跌(C浪)”的三浪式进行的,因反弹B浪的升幅有限,加之在反弹B浪中形成的“10日均量线金叉或死叉20日均量线”组合,多处在反弹B浪的中间位置。也就是说,“10日均量线金叉或死叉20日均量线”组合形成时,反弹行情已有一半的升幅,后市只剩下一半的上升空间.如果只顾贪多,就会失去最佳出货时机,股价很容易跌破B浪反弹的起始点,进人C浪的大跌行情,到时想跑来也来不及了。
(3)急跌后出现的“10日均量线金叉或死叉20口均量线”组合形态要慎重操作。“急跌”是指连续出现了3个跌停板以上的下跌走势。如在第3个或第4个跌停处出现了“10日均量线金叉或死叉20日均量线”组合时,就要慎重操作。因为股价跌了3—4个跌停板后,调整基本到位,下跌的空间相当有限,此时若按下降途中的“10日均量线金叉或死叉20日均量线”组合形态做空,就会卖到地板价上,造成不应有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