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大战》系列的第九集《天行者的崛起》于 2019 年 12 月在全球影院首映。这部电影延续了雷伊、芬恩、波和凯洛·伦的故事。粉丝们欣喜若狂地看到他们最喜欢的角色在 JJ Abrams 的这部电影中回归。
这部科幻系列片以星际旅行、色彩缤纷的布景和古怪的生物为主题,对于那些分不清塔图因和贾库的人来说,可能显得有些牵强。事实上,《星球大战》传奇故事的经济和政治体系是受现实世界事件启发和衍生的。但银河帝国的经济学有时似乎和原力一样神秘。没有一个充满纳税人的银河系,帝国如何获得资金来资助制造和部署新的歼星舰舰队和像死星一样的毁灭行星的超级激光炮?显然,黑暗经济学比供应经济学更有效。
重点
- 星球大战中的经济是银河系的,受现代贸易准则的支配,行星之间交换产品和服务,贸易路线的交汇使最近的行星受益。
- 各个星球上使用的货币有数千种,但共和国和帝国都支持银河信用。
- 跨星球公司的制造业务主要以企业部门为中心,该部门充当着某种自由贸易区的作用。
- 一些组织签署了贸易协定并成立了财团或行会,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并在参议院中发挥影响力。
银河帝国与现代全球经济的相似之处
星球大战经济的范围是银河系,受现代贸易规则的支配。在这个系统中,星球之间交换产品和服务。贸易路线横跨多个行星系统。毫不奇怪,位于主要贸易路线交叉点的行星因其地理位置而受益。
例如,位于银河系中缘的博萨威星球,在《克隆人战争》动画系列中出现过,它位于四条主要贸易路线的交汇处。它以技术贸易而闻名,并且由于其地理位置,是贸易谈判的热门地点。
并非所有中环行星都用于贸易。有些是抢劫和掠夺的场所。一个例子是基吉米——一颗寒冷多山的行星,是走私者集团基吉米的香料走私者的家园。
各个星球和不同社会使用的货币有数千种。然而,共和国和帝国都支持银河信用。这些信用在大多数内环星球上都很有用,因为这些星球更靠近经济和贸易中心。
一旦飞船进一步进入太空并到达行星的外缘,信用额度据称就会失去价值。这个问题在奎刚·金试图从瓦托那里购买帕德梅飞船的零件时最为明显,但瓦托拒绝接受共和国信用额度。这似乎有点不现实,因为美元几乎可以在地球上的任何地方兑换当地货币。也许共和国信用额度不能在塔图因使用,因为对违反共和国反奴隶制法律的星球实施制裁。
在一些星球上,经济发展非常落后,以物易物占据了贸易的主导地位。在贾库,蕾伊被父母抛弃后长大,她在那里当垃圾贩子。她把零件卖给昂卡·普鲁特,换取食物而不是现金。在一个发展程度如此低的星球上,唯一重要的事情就是吃饱饭才能活下去。
一些经济学家推测,雷伊的职业暗示着星际系统中存在着活跃的循环经济。她不为原始金属而废料。她专注于工程和设计部件,这意味着星球大战经济更看重成品而不是原始金属。(在这方面,他们与人类并无不同,人类更看重成品。)此外,经济学家指出,持续不断的战争会导致金属的破坏;因此,太空中一定有大量的金属。
部门经济
与跨国公司一样,星际公司业务横跨多个经济体和地理区域,跨星系和星区运营。然而,他们的制造业务主要以企业部门为基础,该部门充当某种自由贸易区。企业部门位于外缘,成立的目的是让企业摆脱参议院的政治阴谋。企业部门的税法是单个星球税法的简化版本。在该部门开展业务的公司向共和国缴纳单一税,随后向帝国缴纳单一税。在皇帝的领导下,企业部门的业务扩展到 30,000 个行星系统,并成立了企业部门管理局来管理该部门。
为了使贸易变得容易,一些组织签署了贸易协议并成立了财团,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利润并在参议院中施加影响力。商业行会追求贸易商和商业利益,是此类行会中最强大的。其两个主要成员是贸易联盟和星际银行集团。顾名思义,贸易联盟是一个由企业和贸易商组成的联盟。星际银行集团是一个控制共和国大部分地区财政的银行系统。后者在克隆人战争期间脱离共和国的独立星系邦联(又称分离主义联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两个组织都支持达斯·西迪厄斯,但他们不知道他只是在利用它们来获得帕尔帕廷议长的权力。
对纳布的经济封锁如何使共和国转变为帝国
为了应对贸易路线征税增加的问题,贸易联盟派出一支战舰舰队封锁了纳布星球。封锁的具体原因尚不清楚,但对此有几种理论。
詹姆斯·卢塞诺在他的小说《星球大战:达斯·普雷格斯》中概述了纳布入侵的一个可能原因:等离子能量。据卢塞诺说,纳布拥有丰富的等离子,并拥有一个大型采矿和精炼设施,资金来自星际银行集团的贷款。该星球以固定价格向贸易联盟出售等离子能量。反过来,他们抬高价格以获取可观的利润。
随着迪士尼对扩展宇宙的重构,卢塞诺的小说不再是《星球大战》的正典,但它在逻辑上是合理的。请记住,纳布位于银河系的外缘,可能几乎没有税收。对贸易路线征税会增加贸易联盟成员的运输成本,并削减他们的利润。
话虽如此,他们的封锁只是贸易联盟入侵纳布的借口。贸易联盟受到达斯·西迪厄斯的影响,他也是纳布的帕尔帕廷参议员。入侵引发了一系列事件,导致帕尔帕廷被任命为最高议长并宣布自己为皇帝。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帕尔帕廷投票支持对贸易路线征税,这给了联邦入侵纳布的理由。这让最高议长瓦洛伦显得软弱。瓦洛伦因不信任投票而被赶下台(基本上,他们弹劾了他)。帕尔帕廷随后因同情他的家乡纳布星球的苦难而当选。最终,帕尔帕廷说服银河参议院(由贾·贾·宾克斯牵头)赋予他紧急权力,以应对正在发生的分离主义危机。当然,帕尔帕廷也是分离主义运动的幕后推手,他就是达斯·西迪厄斯。凭借这些新权力,加上 66 号命令后消灭的绝地,帕尔帕廷轻而易举地成为皇帝,并按照他的形象重塑银河系。
星球大战经济与纳粹德国
《星球大战》的创造者乔治·卢卡斯曾说,他在银河帝国的构想中融入了纳粹德国的美学和主题元素。这种比较很有意思,因为银河帝国和纳粹德国都是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诞生的。
事实上,纳粹德国和银河帝国在经济和政治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例如,纳粹德国的特点是战备状态良好,军事实力强大。国家劳工局规定每个德国男性都必须在该组织完成强制性培训。
服兵役期间的典型任务包括植树造林、在农场挖沟渠和修建高速公路网络。高速公路就是在这段时间修建的,希特勒设定了将德国军队规模扩大到 50 万人的目标。工会被禁止,每个人都必须加入由纳粹头目控制的中央劳工组织。
银河帝国的经济也同样处于战争状态。死星是一座配备有行星毁灭超级激光武器的空间站,是这种经济军事化的完美典范。它由最先进的武器系统和火炮组成。此外,中环和外环内的整个行星系统都用于建造克隆人和战争机器。
虽然《星球大战》前传多次提到共和国的工会,但原版三部曲中却没有提及。因此,工会很可能被银河帝国禁止(或者乔治·卢卡斯还没有想到这一点)。事实上,机器的生产过程并不是劳动密集型的。相反,它是一个由机器人本身主导的过程。例如,《星球大战:第二集——克隆人的进攻》让我们看到了人类由机器主导的未来。在一个场景中,帕德梅、阿纳金·天行者、C-3PO 和 R2-D2 在试图逃出吉奥诺西斯的一家机器人制造厂时差点丧命。
有趣的是,随着人们远离核心世界,经济变得不那么以机器为导向。在外缘星球上,其他行业(如能源和农业)占主导地位。这种差异反映在建筑上。例如,核心世界科洛桑是一个高科技社会,有摩天大楼和飞行汽车。相比之下,外缘星球塔图因是一个相对原始的地方。在塔图因,许多建筑物都是用土坯制成的,水分农民靠生产水勉强维持生计。他们命运的差异证明了科洛桑强大的中央政府的经济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