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宗明义,成交量包容了股市的一切信息。
成交量是股市的元气,股价则不过是它的表面现象而已.成交量所提供的信息远远优于价格所提供的信息。
美国投资专家马克·莱博威特说:“单看价格的变化,而不同时结合成交量的情况,我是没有办法判断市场的真正运动方向的,成交量最能说实话,它表达的是价格变化背后的信心与力量。”成交量反映了资金流动的轨迹,反映了市场供求情况,同时折射出主力的操盘思路、战术策略。成交量的变化,暗藏着一切能推动价格形成波动的根本原因。
要真正理解成交量与价格的关系,利用成交量在股市获利,需要从本质上理解成交量。
我们强烈建议,在没有弄懂成交量之前,不要轻易入市操作。
两重特性,透视成交量
世问万物从来都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有阴就有阳,有男人就有女人,有上就有下,有胜就有败,有买就有卖。成交量是指一个单位时问内某项交易成交的数量.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它就具有双重属性,即成交量的二重性。成交量的二重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平衡买入与卖出
成交量是一种供需表现,有买必有卖,有卖必有买。成交量是买卖双方平衡的结果,每一笔成交一方面满足了买方的需求,另一方面满足了卖方的供给。买卖双方交易的数目一致,价格一样。
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一旦碰到绿色的大成交量,就会有分析师说什么“冲高回落”或“资金出逃”;一旦碰到红色的大成交量,就会有分析师说什么''资金进场”。其实这些都是有失偏颇的看法。
成交量的红色和绿色的借鉴意义不大,成交量的大小才有借鉴意义。如果当天收市价比当天开盘价高,就显示为红色;反之,如果当天收市价比当天开盘价低,则显示为绿色。成交量的大小仅仅表示买卖双方对价格的认同程度。买卖双方对价格的认同程度分歧较大,成交量会较大;买卖双方对价格认同程度分歧较小,成交量就小。
比如,在下跌过程中成交放大,既说明有很多卖盘,也说明有很多买盘,只是卖盘的力量更大。不过,这一现象并不意味着后市将延续长时间的跌势。如图2-2所示,2007年的“5·30”,上证指数出现连续重挫,虽然有汹涌的卖盘,但也有买盘进行了较为积极的承接,结果跌势仅持续4个交易日便开始回升。相比之下,在2007年10月16日创出历史高点6124点后的次日,大盘开始下跌,成交量却呈现逐日缩减的态势。尽管下跌没有放量,但仍形成了顶部。因为下跌过程中缺乏买盘承接,表明资金对后市悲观,不愿进场接最后一棒。
同样,对某只股票而言,放量上涨,或许是机构在套现,中小投资者在积极买入;放量下跌,也可能是散户在争相出逃,机构在悄然吸纳。所以,仅仅根据成交量的红色和绿色,难以作出机构是在建仓还是在出货的判断,即不能以红绿作为判断主力出逃和买入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