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投資股票市場的想法讓您感到害怕,那麼您並不孤單。股票投資經驗非常有限的個人要么被普通投資者損失其投資組合價值 50% 的恐怖故事嚇壞了——例如,在本世紀已經發生的兩次熊市中——要么被“熱點提示”所迷惑承諾獲得巨額回報但很少得到回報。因此,據說投資情緒的鐘擺在恐懼和貪婪之間搖擺也就不足為奇了。
現實情況是,投資股票市場存在風險,但如果以一種有紀律的方式進行,它是建立個人淨資產的最有效方法之一。雖然一個人的房屋價值通常佔普通個人淨資產的大部分,但大多數富裕和非常富有的人通常將大部分財富投資於股票。為了了解股票市場的機制,讓我們從深入研究股票及其不同類型的定義開始。
摘要
- 股票代表公司的所有權權益,賦予股東投票權以及以資本收益和股息形式對公司收益的剩餘索取權。
- 個人和機構投資者聚集在證券交易所,在公共場所買賣股票。
- 股票價格由買賣雙方下訂單時的供求關係決定。
- 訂單流和買賣差價通常由專家或做市商維護,以確保市場有序和公平。
- 在交易所上市可能為公司提供流動性和籌集資金的能力,但這也可能意味著更高的成本和更嚴格的監管。
什麼是股票?
股票是一種金融工具,代表公司或公司的所有權,並代表對其資產(它擁有什麼)和收益(它產生的利潤)的比例要求。股票也稱為股份或公司股權。
股權意味著股東擁有公司的一部分,其持有的股份數量占公司總流通股的比例。例如,擁有 100,000 股公司的 100,000 股流通股的個人或實體將擁有該公司 10% 的所有權。大多數公司擁有數百萬或數十億的流通股。
股票也稱為股份或公司股權。
股票種類
雖然有兩種主要類型的股票——普通股和優先股——但股票一詞是普通股的同義詞,因為它們的總市值和交易量比優先股大很多。
兩者之間的主要區別在於,普通股通常具有投票權,使普通股股東能夠在公司會議(如年度股東大會或年度股東大會)中擁有發言權,其中諸如選舉董事會或任命審計師等事項是投票,而優先股通常沒有投票權。優先股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為優先股股東在清算時優先於普通股股東獲得股息和資產。
普通股可以根據投票權進一步分類。雖然普通股的基本前提是它們應該擁有平等的投票權——每股一票——但一些公司擁有雙重或多重類別的股票,每個類別都有不同的投票權。在這樣的雙重股權結構中,例如A 類股可能有 10 票/股,而B 類從屬有表決權的股份每股可能只有 1 票。雙重或多重股權結構旨在使公司的創始人能夠控制其命運、戰略方向和創新能力。
公司為何發行股票
今天的企業巨頭很可能是在幾十年前由一位有遠見的創始人創立的小型私營實體開始的。想想 1999 年馬雲在中國杭州的公寓裡孵化阿里巴巴( BABA ),或者馬克·扎克伯格 2004 年在他的哈佛大學宿舍裡創建了最早版本的 Facebook(現在的 Meta)。像這樣的科技巨頭已經成為其中之一。幾十年內世界上最大的公司。
然而,以如此瘋狂的速度增長需要獲得大量資金。為了從企業家頭腦中萌芽的想法轉變為運營公司,他們需要租用辦公室或工廠,僱用員工,購買設備和原材料,並建立銷售和分銷網絡等等。 .這些資源需要大量資金,具體取決於業務啟動的規模和範圍。
籌集資金
初創公司可以通過出售股票(股權融資)或借錢(債務融資)來籌集此類資金。債務融資對初創企業來說可能是一個問題,因為它可能沒有多少資產可以用來抵押貸款——尤其是在技術或生物技術等公司幾乎沒有有形資產的領域——再加上貸款利息會給企業帶來財務負擔早期,公司可能沒有收入或收益。
因此,股權融資是大多數需要資金的初創公司的首選途徑。企業家最初可能會從個人儲蓄以及朋友和家人中獲取資金,以開展業務。隨著業務的擴大和資本需求的增加,企業家可能會轉向天使投資人和風險投資公司。
上市股份
當一家公司成立時,它可能需要獲得比從持續運營或傳統銀行貸款中獲得的更多資金。它可以通過首次公開募股(IPO)向公眾出售股票來做到這一點。
這將公司的地位從一家由少數股東持有股份的私營公司轉變為一家股份將由眾多公眾持有的上市公司。首次公開募股還為該公司的早期投資者提供了兌現部分股份的機會,通常在此過程中獲得非常豐厚的回報。
一旦公司的股票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並開始交易,這些股票的價格就會隨著投資者和交易者評估和重新評估其內在價值而波動。有許多不同的比率和指標可用於評估股票,其中最流行的指標可能是市盈率 (PE)。股票分析也往往屬於兩個陣營之一——基本面分析或技術分析。
什麼是證券交易所?
證券交易所是現有股東可以與潛在買家進行交易的二級市場。重要的是要了解在股票市場上市的公司不會定期買賣自己的股票。公司可能會進行股票回購或發行新股,但這不是日常運營,而且通常發生在交易所框架之外。
因此,當您在股票市場上購買股票時,您不是從公司購買,而是從其他現有股東那裡購買。同樣,當您出售您的股票時,您不會將它們賣回給公司,而是將它們賣給其他投資者。
證券交易所的歷史
最早的股票市場出現在 16 世紀和 17 世紀的歐洲,主要集中在安特衛普、阿姆斯特丹和倫敦等港口城市或貿易中心。然而,這些早期的證券交易所更類似於債券交易所,因為少數公司沒有發行股票。事實上,大多數早期的公司都被認為是半公共組織,因為它們必須獲得政府的特許才能開展業務。
18 世紀後期,股票市場開始出現在美國,特別是允許股票交易的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美國第一家證券交易所的榮譽歸於費城證券交易所(PHLX),該交易所至今仍然存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成立於 1792 年,由紐約市 24 家股票經紀人和商人簽署了梧桐木協議。在正式成立之前,交易員和經紀人將在華爾街的一棵梧桐樹下非正式地會面,買賣股票。
現代股票市場的出現開啟了一個監管和專業化的時代,現在可以確保股票的買賣雙方可以相信他們的交易將在合理的時間內以公平的價格進行。今天,美國和世界各地有許多證券交易所,其中許多以電子方式連接在一起。這反過來又意味著市場更有效率和流動性。
場外交易
還存在許多監管鬆散的場外交易 (OTC) 交易所,也可稱為公告板(OTCBB)。這些股票往往風險更大,因為它們上市的公司不符合大型交易所更嚴格的上市標準。較大的交易所可能要求公司在上市前已經運營了一定時間,並且滿足有關公司價值和盈利能力的某些條件。
在大多數發達國家,證券交易所是自律組織(SRO),是有權制定和執行行業法規和標準的非政府組織。
證券交易所的首要任務是通過建立促進道德和平等的規則來保護投資者。美國此類 SRO 的例子包括個別證券交易所,以及全國證券交易商協會(NASD) 和金融業監管局(FINRA)。
股價是如何設定的
股票市場上的股票價格可以通過多種方式設定。最常見的方式是通過拍賣過程,買家和賣家在此過程中出價和出價購買或出售。出價是某人希望購買的價格,而出價(或要價)是某人希望出售的價格。當出價和要價重合時,就會進行交易。
整個市場由數以百萬計的投資者和交易員組成,他們可能對特定股票的價值以及他們願意購買或出售的價格有不同的看法。當這些投資者和交易者通過購買和/或出售股票將他們的意圖轉化為行動時,發生的數千筆交易會在交易日的過程中導致每分鐘的波動。
證券交易所提供了一個平台,通過匹配股票的買賣雙方,可以輕鬆地進行此類交易。對於普通人來說,要進入這些交易所,他們需要一個股票經紀人。該股票經紀人充當買賣雙方之間的中間人。獲得股票經紀人通常是通過在知名零售經紀人處創建賬戶來完成的。
股市供需
股票市場還提供了一個實時運作的供求規律的迷人例子。對於每筆股票交易,都必須有買方和賣方。由於供需不變的規律,如果特定股票的買家多於賣家,則股票價格將呈上升趨勢。相反,如果股票的賣家多於買家,價格將呈下降趨勢。
買賣差價(股票的買入價與其要價或賣出價之間的差額)表示買方願意支付或買入股票的最高價格與最低價格之間的差額賣方提供股票。
當買方接受要價或賣方接受出價時,就會發生貿易交易。如果買家多於賣家,他們可能願意提高出價以購買股票。因此,賣家會要求更高的價格,從而抬高價格。如果賣家的數量超過買家,他們可能願意接受較低的股票報價,而買家也會降低出價,從而有效地壓低價格。
匹配買家到賣家
一些股票市場依靠專業交易員來維持持續的買賣報價,因為有動力的買家或賣家可能在任何特定時刻都找不到對方。這些被稱為專家或做市商。
雙邊市場由買盤和賣盤組成,點差是買盤和賣盤之間的價格差。價差越窄,買賣的規模越大(每邊的股票數量),股票的流動性就越大。此外,如果有很多買家和賣家在依次上漲和下跌的價格,則稱市場具有良好的深度。
在交易所匹配股票買賣雙方最初是手動完成的,但現在越來越多地通過計算機化交易系統進行。手動交易方法基於稱為公開喊價系統的系統,交易者使用口頭和手勢通信在交易場或交易大廳買賣大塊股票。
然而,在大多數交易所,公開喊價系統已被電子交易系統所取代。這些系統可以比人類更有效、更快速地匹配買賣雙方,從而帶來顯著的好處,例如更低的交易成本和更快的交易執行速度。
優質股票市場往往買賣價差小、流動性高、深度好,這意味著優質個股、大公司往往具有相同的特徵。
聯交所上市的好處
直到最近,企業家的最終目標是讓他或她的公司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或納斯達克等知名證券交易所上市,因為其明顯的好處包括:
- 交易所上市意味著公司股東持有的股票具有良好的流動性。
- 它使公司能夠通過發行更多股票來籌集更多資金。
- 擁有可公開交易的股票可以更容易地制定可以吸引優秀員工的股票期權計劃。
- 上市公司在市場上的知名度更高;分析師的報導和機構投資者的需求可以推高股價。
- 上市股票可以被公司用作貨幣進行收購,其中部分或全部對價以股票形式支付。
這些好處意味著大多數大公司都是上市公司而不是私營公司。食品和農業巨頭嘉吉、工業集團科赫工業和 DIY 家具零售商宜家等非常大的私營公司是世界上最有價值的私營公司之一,它們是例外而不是常態。
聯交所上市問題
但是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也有一些缺點,例如:
- 與在交易所上市相關的重大成本,例如上市費用以及與合規和報告相關的更高成本。
- 繁瑣的法規,可能會限制公司開展業務的能力。
- 大多數投資者的短期關注點,這迫使公司試圖超越他們的季度收益預期,而不是採取長期的公司戰略。
許多大型初創公司(也被稱為獨角獸,因為價值超過 10 億美元的初創公司過去極為罕見)選擇在比十年或兩年前的初創公司晚得多的階段在交易所上市。
雖然這種延遲上市可能部分歸因於上面列出的缺點,但主要原因可能是管理良好的初創公司具有令人信服的商業主張,可以從主權財富基金、私募股權和風險投資家那裡獲得前所未有的大量資金。這樣獲得看似無限量的資本將使首次公開募股和交易所上市對初創企業來說不再是一個緊迫的問題。
美國上市公司的數量也在減少——從 1996 年的 8,000 多家減少到 2017 年的約 4,300 家。
投資股票
大量研究表明,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股票產生的投資回報優於其他所有資產類別。股票回報來自資本收益和股息。
當您以高於購買價格的價格出售股票時,就會產生資本收益。股息是公司分配給股東的利潤份額。股息是股票收益的重要組成部分。自 1956 年以來,它們貢獻了近三分之一的總股本回報,而資本收益貢獻了三分之二。
雖然在早期階段購買類似於傳說中的FAANG五重奏之一——Meta、Apple ( AAPL )、亞馬遜 ( AMZN )、Netflix ( NFLX ) 和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 GOOGL )——的吸引力是其中之一。股票投資的更誘人的前景,實際上,這樣的本壘打很少而且相去甚遠。
想要在投資組合中的股票搖擺不定的投資者應該有更高的風險承受能力。這些投資者將熱衷於從資本收益而非股息中獲得大部分回報。另一方面,保守且需要投資組合收入的投資者可能會選擇長期派發大量股息的股票。
市值和行業
雖然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對股票進行分類,但最常見的兩種是按市值和按行業分類。
市值是指公司已發行股票的總市值,計算方法是將這些股票乘以一股當前的市場價格。雖然確切的定義可能因市場而異,但大盤股公司通常被認為是市值在 100 億美元或以上的公司,而中盤股公司是指市值在 20 億美元至 100 億美元之間的公司,以及小型公司的市值在 3 億至 20 億美元之間。
按行業分類股票的行業標準是全球行業分類標準(GICS),由 MSCI 和標準普爾道瓊斯指數於 1999 年開發,作為捕捉行業廣度、深度和演變的有效工具。 GICS 是一個四級行業分類系統,由 11 個行業和 24 個行業組組成。這11個部門是:
- 活力
- 材料
- 工業
- 非必需消費品
- 消費必需品
- 衛生保健
- 金融
- 信息技術
- 通訊服務
- 實用程序
- 房地產
這種行業分類使投資者可以根據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偏好輕鬆調整投資組合。例如,有收入需求的保守型投資者可能會將他們的投資組合權衡到成分股價格穩定性較好的行業,並通過所謂的防禦性行業(如消費必需品、醫療保健和公用事業)提供有吸引力的股息。激進的投資者可能更喜歡波動性更大的行業,例如信息技術、金融和能源。
股市指數
除了個股,很多投資者還關注股指,也叫指數。指數代表許多不同股票的綜合價格,指數的變動是每個單獨組成部分變動的淨效應。當人們談論股市時,他們通常會提到主要指數之一,例如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DJIA) 或標準普爾 500 指數。
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是 30 家美國大公司的價格加權指數。由於它的權重方案和它只包含 30 隻股票的事實(當有數千隻股票可供選擇時),它並不是一個很好的股票市場表現指標。標準普爾 500 指數是美國 500 家最大公司的市值加權指數,是一個更有效的指標。
指數可以很廣泛,例如道瓊斯指數或標準普爾 500 指數,也可以特定於某個行業或市場板塊。投資者可以通過期貨市場或通過交易所交易基金 (ETF) 間接交易指數,ETF 的作用就像證券交易所的股票。
市場指數是衡量股市表現的常用指標。大多數市場指數都是市值加權的,這意味著每個指數成分的權重與其市值成正比。但請記住,其中一些是價格加權的,例如 DJIA。除道指外,其他在美國和國際上廣受關注的指數包括:
最大的證券交易所
證券交易所已經存在了兩個多世紀。歷史悠久的紐約證券交易所的歷史可以追溯到 1792 年,當時有兩打經紀人在曼哈頓下城會面並簽署了一項委託交易證券的協議。 1817 年,根據該協議運營的紐約股票經紀人進行了一些重要的變革,並重組為紐約證券交易所委員會。
根據在交易所上市的所有公司的總市值,紐約證券交易所和納斯達克是全球最大的兩家交易所。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註冊的美國證券交易所數量已達到近兩打,儘管其中大部分歸芝加哥期權交易所、納斯達克或紐約證券交易所所有。下表顯示了全球 20 家最大的交易所,按其上市公司的總市值排名。
國內市值(百萬美元) | ||
---|---|---|
交換 | 地點 | 市值* |
紐約證券交易所 | 我們 | 22,987,587 |
納斯達克 | 我們 | 13,286,825 |
日本交流集團 | 日本 | 6,000,171 |
上海證券交易所 | 中國 | 5,037,349 |
泛歐交易所 | 法國 | 4,821,103 |
香港交易所 | 香港 | 4,595,366 |
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 | 英國 | 4,024,164 |
深圳證券交易所 | 中國 | 3,454,965 |
TMX 集團 | 加拿大 | 2,386,066 |
沙特證券交易所 (Tadawul) | 沙特阿拉伯 | 2,333,838 |
BSE印度有限公司 | 印度 | 2,181,351 |
印度國家證券交易所有限公司 | 印度 | 2,162,693 |
德意志交易所 | 德國 | 2,020,041 |
六瑞士交易所 | 瑞士 | 1,775,268 |
納斯達克北歐和波羅的海 | 瑞典 | 1,594,481 |
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 | 澳大利亞 | 1,497,599 |
韓國交易所 | 韓國 | 1,402,716 |
台灣證券交易所 | 台灣 | 1,143,210 |
B3 - 巴西 Bolsa Balcão | 巴西 | 1,118,281 |
莫斯科交易所 | 莫斯科 | 772,189 |
* 截至 2020 年 1 月 |
資料來源:世界交易所聯合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