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們談論股票時,他們通常談論在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 或納斯達克等主要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許多美國大公司都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投資者很難想像在某個時候交易所不是投資和交易股票的代名詞。但是,當然,並不總是這樣。通往我們目前的證券交易所繫統的道路上有許多步驟。您可能會驚訝地發現,第一個證券交易所蓬勃發展了幾十年,沒有一隻股票被交易。
在本文中,我們將探討證券交易所的演變,從威尼斯各州到英國咖啡館,最後到紐約證券交易所及其兄弟。
重點
- 雖然紐約證券交易所 (NYSE) 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證券交易所,但它並不是第一個對市場施加影響的交易所。
- 在 1300 年代,威尼斯放債人開始向其他放債人和個人投資者出售債券。
- 在 1500 年代,比利時的交易所專門交易期票和債券。
- 在 1600 年代,各種發行股票的東印度公司的出現導致了金融繁榮,隨後隨著一些公司幾乎沒有實際業務而破產。
- 納斯達克成立於 1971 年,以電子方式交易證券,其競爭導致紐約證券交易所不斷發展和創新,以鞏固其作為全球首屈一指的交易所的主導地位。
威尼斯真正的商人
歐洲的放債人填補了大型銀行留下的重要空白。放債人之間進行債務交易;一個希望卸載高風險、高息貸款的貸方可能會將其換成與另一貸方不同的貸款。這些貸方還購買了政府債券。隨著業務自然發展的繼續,貸方開始向第一批個人投資者出售債券。威尼斯人是該領域的領導者,也是最早開始交易其他政府證券的人。
在 1300 年代,威尼斯的貸方會攜帶有關出售各種問題的信息的石板並與客戶會面,就像今天的經紀人一樣。
第一個證券交易所——沒有股票
根據我們的研究,比利時早在 1531 年就在安特衛普擁有一家證券交易所。經紀人和放債人會在那裡開會處理商業、政府甚至個人債務問題。想到一家只交易期票和債券的證券交易所很奇怪,但在 1500 年代並沒有真正的股票。有許多類型的商業金融合作夥伴可以像股票一樣產生收入,但沒有任何官方份額易手。
所有那些東印度公司
在 1600 年代,荷蘭、英國和法國政府都向以東印度名義命名的公司頒發了特許狀。在帝國主義的高點,似乎每個人都在東印度群島和亞洲的利潤中佔有一席之地,除了那裡的居民。從東方帶回貨物的海上航行風險極大——除了巴巴里海盜之外,還有更常見的天氣和航行不暢的風險。
為了減少一艘失船毀掉他們命運的風險,船東長期以來一直在尋找願意為這次航行出資的投資者——如果航行成功,為船舶和船員配備裝備,以換取一定比例的收益.這些早期的有限責任公司通常只持續一次航程。然後它們被解散,並為下一次航行創造了一個新的。投資者通過同時投資幾個不同的企業來分散他們的風險,從而與所有這些企業都以災難告終。
當東印度公司成立時,他們改變了做生意的方式。這些公司發行的股票將根據公司進行的所有航行的所有收益支付股息,而不是逐個航行。這些是第一批現代股份制公司。這使這些公司可以對其股票提出更多要求並建立更大的機隊。這些公司的規模,加上禁止競爭的皇家特許狀,對投資者來說意味著巨額利潤。
你的咖啡有點存貨?
由於各種東印度公司的股票是在紙上發行的,投資者可以將這些紙賣給其他投資者。不幸的是,當時沒有證券交易所,因此投資者必須找到經紀人才能進行交易。在英國,大多數經紀人和投資者在倫敦周邊的各種咖啡店開展業務。債務問題和待售股票被記錄下來並張貼在商店門口或作為通訊郵寄。
南海泡沫破滅
英國東印度公司擁有金融史上最大的競爭優勢之一——政府支持的壟斷企業。當投資者開始獲得巨額股息並出售他們的股票以發財時,其他投資者渴望分一杯羹。
英格蘭初露頭角的金融繁榮來得如此之快,以至於沒有關於股票發行的規則或規定。南海公司(SSC)從國王那裡獲得了類似的特許權及其股份,以及大量的重新發行,一上市就出售。在第一艘船離開港口之前,SSC 已經利用其新獲得的投資者財富在倫敦最好的地區開設了豪華辦公室。
受到 SSC 成功的鼓舞——並意識到該公司除了發行股票之外沒有做任何事情——其他“商人”爭先恐後地在他們自己的企業中提供新股。其中一些就像從蔬菜中回收陽光一樣荒謬,或者更好的是,一家公司承諾投資者參與一項如此重要以至於無法透露的事業。他們都賣了。在我們為自己已經走了多遠而自責之前,請記住,這些盲池今天仍然存在。
當 SSC 未能為其微薄的利潤支付任何股息時,泡沫不可避免地破滅,凸顯了這些新股發行與英國東印度公司之間的差異。隨後的崩盤導致政府禁止發行股票——該禁令一直持續到 1825 年。
紐約證券交易所
倫敦的第一家證券交易所於 1773 年正式成立,比紐約證券交易所早了 19 年。倫敦證券交易所(LSE)被限制股票的法律束縛住了手腳,而紐約證券交易所自成立以來就一直在處理股票交易,無論好壞。然而,紐約證券交易所並不是美國第一家證券交易所。這一榮譽屬於費城證券交易所,但紐約證券交易所很快成為最強大的。
紐約證券交易所是由一棵椴樹樹枝下的經紀人組成的,它的總部設在華爾街。交易所的位置,最重要的是,導致紐約證券交易所迅速佔據主導地位。它是進出美國的所有商業和貿易的核心,也是大多數銀行和大公司的國內基地。通過設定上市要求和收費,紐約證券交易所成為了一個非常富有的機構。
在接下來的兩個世紀裡,紐約證券交易所幾乎沒有面臨嚴重的國內競爭。它的國際聲望隨著美國經濟的蓬勃發展而上升,它很快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證券交易所。紐約證券交易所在同一時期也有起伏。從大蕭條到 1920 年華爾街爆炸案,一切都在交易所留下了傷痕。 1920 年的爆炸事件,據信是由無政府主義者實施的,造成 38 人死亡,並在華爾街的許多著名建築上留下了傷痕累累。交易所上較少的字面傷疤來自更嚴格的上市和報告要求。
紐約證券交易所的競爭對手
在國際舞台上,倫敦成為歐洲的主要交易所,但許多國際上市公司也在紐約上市。包括德國、法國、荷蘭、瑞士、南非、香港、日本、澳大利亞和加拿大在內的許多其他國家都建立了自己的證券交易所,但這些在很大程度上被視為國內公司在準備好之前的試驗場。躍升到倫敦證交所並從那裡躍升到紐約證券交易所的大聯盟。由於上市規則薄弱且政府監管不那麼嚴格,其中一些國際交易所仍被視為危險領域。
儘管芝加哥、洛杉磯、費城和其他主要中心都有證券交易所,但紐約證券交易所是國內和國際上最強大的證券交易所。然而,1971 年出現了一個新貴來挑戰紐約證券交易所的霸權。
街區新來的
納斯達克是美國證券交易商協會 (NASD) 的創意,現在稱為金融業監管局(FINRA)。從一開始,它就是一種不同類型的證券交易所。它不像華爾街 11 號那樣居住在物理空間中。相反,它是一個以電子方式執行交易的計算機網絡。
電子交易所的引入提高了交易效率並降低了買賣差價——紐約證券交易所從這一差價中獲利不菲。來自納斯達克的競爭迫使紐約證券交易所不斷發展,既通過上市本身又通過與泛歐交易所合併形成第一個跨大西洋交易所,直到 2014 年泛歐交易所分拆成為獨立實體。
未來:世界均等?
紐交所曾經與美國經濟的成敗密切相關,現在是全球性的。然而,納斯達克在市值方面正在追趕紐約證券交易所,紐約證券交易所的市值一度超過納斯達克、東京和倫敦的總和。世界上其他證券交易所通過合併和國內經濟的發展而變得更加強大;看看他們中的任何一個能否趕走紐約證券交易所的 800 磅大猩猩,這將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