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人工智能芯片巨頭英偉達將首次在美國直接生產其自主研發的人工智能超級計算機。這一消息標誌着該公司的重大轉變。此前,該公司主要將處理器的生產委託給海外工廠,尤其是臺灣。
新戰略包含一項雄心勃勃的計劃:在美國工業合作伙伴的支持下,未來四年在美國本土投資高達5000億美元建設人工智能基礎設施。首席執行官黃仁勳表示,美國本土生產將能夠“更好地滿足對人工智能芯片和超級計算機日益增長的巨大需求,強化供應鏈,並增強生產系統的韌性”。
加速 Nvidia 轉型的地緣政治背景
這一決定正值國際貿易極其微妙的時期。事實上,唐納德·特朗普總統領導的政府一直強調製造業遷回美國,並對衆多從傳統盟友國家進口的產品徵收關稅。事實證明,這些關稅措施對中國尤其嚴厲,稅率高達145%,但對許多英偉達零部件的原產地臺灣也徵收了32%的關稅。
然而,爲了控制對國內經濟的影響,芯片、智能手機、電腦和其他關鍵技術部件迄今爲止已被免徵關稅。此舉令許多業內企業感到欣慰,但這並未平息人們的擔憂:有傳言稱,一週內可能會對半導體進口徵收新的關稅。
鳳凰城成爲英偉達 AI 芯片生產中心:Blackwell 初具規模
英偉達新生產基地位於亞利桑那州鳳凰城, AI Blackwell 芯片的生產已在此啓動。生產工作在英偉達長期合作伙伴臺積電( TSMC )管理的工廠內進行。臺積電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制造商之一,長期以來與英偉達合作生產其圖形處理單元。
該生產區佔地超過一百萬平方英尺(約合97萬平方米) ,並已與另外兩家公司達成協議: Amkor和Siliconware Precision Industries ,這兩家公司均在亞利桑那州開展業務,分別提供封裝和芯片測試服務。
德克薩斯州和“數字孿生”:生產的未來是機器人
除了亞利桑那州,英偉達還將在德克薩斯州建立工廠。在休斯頓大都會區附近,英偉達將與總部位於密爾沃基的中國巨頭富士康合作建設新的生產設施。另一家主要的亞洲供應商緯創資通也將在達拉斯附近運營。
英偉達的目標是雄心勃勃:明年實現量產。但英偉達並不侷限於傳統生產。該公司宣佈,將利用自身技術(尤其是人工智能)打造“數字孿生工廠” ,讓工廠進行虛擬模擬,並由專用自動化機器人進行操作。
這項創新反映了過去已然凸顯的全球趨勢:諮詢公司麥肯錫在2017年曾預測,到2030年,多達8億工人可能因自動化而失業。英偉達宣佈的新進展正朝着這一方向發展,加速智能機器與工業生產的融合。
亞利桑那州:美國硅谷的中心
對亞利桑那州的關注並非偶然。多年來,該州在科技領域吸引了大量投資。例如,臺積電本身已啓動一項價值400億美元的計劃,用於建設兩座大型工廠,儘管該項目已面臨延誤,成本增加高達1000億美元。
英偉達的到來確立了該地區作爲美國半導體產業和人工智能新戰略樞紐的地位。這裏是不斷增長的國內需求、地緣政治壓力和技術創新的交匯點。
對政治動機保持沉默
儘管這一聲明是在特朗普政府採取新的關稅舉措後發佈的,但英偉達的領導層不願公開評論轉移生產的決定與美國貿易政策之間可能存在的聯繫。
然而,該舉措的時機表明,產業和財政政策可能對公司的選擇產生了重大影響,推動公司走向更加穩定、獨立和地域多樣化的生產結構。
五萬億美元的投資:Nvidia押注美國
憑藉5億美元的新營收和在美國本土不斷增長的生產合作夥伴網絡,英偉達在開發新的國家人工智能技術基礎設施方面處於領先地位。從實體工廠到數字孿生,再到性能日益強大的芯片,該公司將一切都押注於創新、自主和韌性。
在全球供應鏈危機和商業不確定性的時代,英偉達標誌着美國科技行業的轉折點,確立了其在美國心臟地帶構建人工智能未來的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