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凱恩斯經濟學?
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是一種宏觀經濟理論,研究經濟總支出及其對產出、就業和通貨膨脹的影響。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是由英國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在 20 世紀 30 年代爲理解大蕭條而創立的。凱恩斯主義經濟學被認爲是一種“需求側”理論,側重於短期內經濟的變化。凱恩斯的理論首次將基於個人激勵的經濟行爲和市場研究與廣泛的國家經濟總量變量和結構研究區分開來。
根據他的理論,凱恩斯主張增加政府支出並降低稅收,以刺激需求並使全球經濟擺脫蕭條。 隨後,凱恩斯主義經濟學被用來指代這樣一種概念:通過政府的積極穩定和經濟干預政策來影響總需求,可以實現最佳經濟表現,並防止經濟衰退。
概要
- 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注重採用積極的政府政策來管理總需求,以解決或防止經濟衰退。
- 凱恩斯在應對大蕭條時發展了他的理論,並嚴厲批判了之前的經濟理論,他稱之爲“古典經濟學”。
- 積極的財政和貨幣政策是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家推薦的管理經濟和解決失業問題的主要工具。
理解凱恩斯經濟學
凱恩斯主義經濟學代表了一種看待支出、產出和通貨膨脹的新方式。此前,凱恩斯所謂的古典經濟思想認爲,就業和經濟產出的週期性波動會創造獲利機會,個人和企業家會有動力去追求這些機會,從而糾正經濟中的不平衡。根據凱恩斯對這一所謂古典理論的構建,如果經濟總需求下降,隨之而來的生產和就業疲軟將導致價格和工資下降。較低的通貨膨脹和工資水平將促使僱主進行資本投資並僱用更多員工,從而刺激就業並恢復經濟增長。然而,凱恩斯認爲,大蕭條的深度和持續性嚴重考驗了這一假設。
凱恩斯在其著作《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等著作中反駁了他所構建的古典理論,認爲在經濟衰退期間,商業悲觀情緒和市場經濟的某些特徵會加劇經濟疲軟,導致總需求進一步下降。
例如,凱恩斯主義經濟學不認同某些經濟學家的觀點,他們認爲降低工資可以恢復充分就業,因爲勞動力需求曲線像任何其他正常需求曲線一樣向下傾斜。相反,他認爲僱主不會增加員工來生產賣不出去的商品,因爲其產品需求疲軟。同樣,糟糕的商業環境可能會導致公司減少資本投資,而不是利用較低的價格投資新工廠和設備。這也會導致總體支出和就業減少。
凱恩斯主義經濟學與大蕭條
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有時被稱爲“蕭條經濟學”,因爲凱恩斯的《通論》是在大蕭條時期寫的,當時不僅他的祖國英國,而且全世界都陷入了大蕭條。這本著名的 1936 年著作基於凱恩斯對大蕭條時期事件的理解,凱恩斯認爲,他書中所描述的古典經濟理論無法解釋大蕭條。
其他經濟學家認爲,在經濟出現普遍下滑之後,企業和投資者會利用較低的投入價格來追求自身利益,使產出和價格恢復到均衡狀態,除非受到其他因素的阻礙。凱恩斯認爲,大蕭條似乎與這一理論相悖。在此期間,產出低迷,失業率居高不下。大蕭條激發了凱恩斯對經濟本質的不同思考。從這些理論出發,他建立了現實世界的應用,這些應用可能會對經濟危機中的社會產生影響。
凱恩斯拒絕接受經濟將恢復到自然平衡狀態的觀點。相反,他認爲,一旦經濟衰退開始,無論出於何種原因,企業和投資者所遭受的恐懼和悲觀情緒都會自我實現,並可能導致經濟活動持續低迷和失業。針對這一情況,凱恩斯主張反週期財政政策,即在經濟困難時期,政府應進行赤字支出以彌補投資下降並刺激消費支出,以穩定總需求。
凱恩斯對當時的英國政府持強烈批評態度。政府大幅增加福利支出,提高稅收以平衡國家收支。凱恩斯表示,這不會鼓勵人們消費,從而導致經濟得不到刺激,無法恢復並回到成功狀態。相反,他建議政府增加支出並削減稅收以彌補預算赤字,這將增加經濟中的消費需求。這反過來又會導致整體經濟活動增加和失業率下降。
凱恩斯還批評了過度儲蓄的想法,除非是爲了退休或教育等特定目的。他認爲這對經濟來說是危險的,因爲停滯的錢越多,刺激經濟增長的錢就越少。這是凱恩斯的另一個旨在防止深度經濟衰退的理論。
許多經濟學家批評了凱恩斯的方法。他們認爲,響應經濟激勵措施的企業往往會使經濟恢復平衡狀態,除非政府通過干預價格和工資來阻止它們這樣做,使市場看起來好像是自我調節的。另一方面,凱恩斯在世界陷入深度經濟衰退時期時寫作,他對市場的自然平衡並不那麼樂觀。他認爲,在創造強勁經濟方面,政府比市場力量處於更有利的地位。
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和財政政策
乘數效應是凱恩斯反週期財政政策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由凱恩斯的學生理查德·卡恩提出。根據凱恩斯的財政刺激理論,政府支出的增加最終會導致商業活動增加,甚至導致支出增加。該理論認爲,支出可以提高總產出併產生更多收入。如果工人願意花掉他們的額外收入,那麼由此產生的國內生產總值 (GDP)增長甚至可能超過最初的刺激金額。
凱恩斯乘數的大小與邊際消費傾向直接相關。其概念很簡單。一個消費者的支出成爲企業的收入,然後企業將這部分收入用於購買設備、工人工資、能源、材料、購買服務、稅收和投資者回報。然後,該工人的收入可用於消費,循環繼續。凱恩斯及其追隨者認爲,個人應該少儲蓄、多消費,提高邊際消費傾向,以實現充分就業和經濟增長。
根據這一理論,用於財政刺激的一美元最終會創造超過一美元的增長。這對政府經濟學家來說似乎是一個成功案例,他們可以爲全國範圍內政治上受歡迎的支出項目提供理由。
這一理論幾十年來一直是學術經濟學的主導範式。最終,米爾頓·弗裏德曼和穆瑞·羅斯巴德等其他經濟學家表明,凱恩斯主義模型錯誤地描述了儲蓄、投資和經濟增長之間的關係。許多經濟學家仍然依賴乘數生成的模型,儘管大多數人承認財政刺激的效果遠不如原始乘數模型所表明的那樣。
凱恩斯理論中通常提到的財政乘數是經濟學中兩大乘數之一。另一個乘數稱爲貨幣乘數。該乘數指的是部分準備金銀行制度產生的貨幣創造過程。貨幣乘數比凱恩斯主義的財政乘數爭議較少。
凱恩斯經濟學和貨幣政策
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側重於經濟衰退時期的需求側解決方案。政府對經濟過程的干預是凱恩斯主義應對失業、就業不足和經濟需求低迷的重要手段。強調政府直接干預經濟,這常常使凱恩斯主義理論家與那些主張政府有限干預市場的人產生分歧。
凱恩斯主義理論家認爲,經濟無法很快穩定下來,需要積極干預來刺激經濟的短期需求。他們認爲,工資和就業對市場需求的反應較慢,需要政府幹預才能保持正常運轉。此外,他們還認爲,價格也不會迅速作出反應,只有在貨幣政策干預時纔會逐漸發生變化,這導致了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的一個分支——貨幣主義的產生。
如果價格變化緩慢,那麼就可以利用貨幣供應量作爲工具,改變利率以鼓勵借貸。降低利率是政府有效干預經濟體系的一種方式,從而鼓勵消費和投資支出。降息引發的短期需求增長重振了經濟體系,恢復了就業和服務需求。新的經濟活動隨後促進了持續的增長和就業。
凱恩斯主義理論家認爲,如果不進行干預,這一週期就會被打亂,市場增長會變得更加不穩定,容易出現過度波動。保持低利率是一種通過鼓勵企業和個人借入更多資金來刺激經濟週期的嘗試。然後他們花掉借來的錢。這些新的支出刺激了經濟。然而,降低利率並不總是直接導致經濟改善。
貨幣主義經濟學家專注於管理貨幣供應量和降低利率,以解決經濟困境,但他們通常會試圖避免零下限問題。隨着利率接近於零,通過降低利率來刺激經濟的效果會降低,因爲它會降低投資的動機,而不是簡單地持有現金或短期國債等相近的替代品。如果利率操縱不能刺激投資,它可能不再足以產生新的經濟活動,而促進經濟復甦的努力可能會完全停滯。這是一種流動性陷阱。
當降低利率無法產生效果時,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家認爲必須採用其他策略,主要是財政政策。其他干預政策包括直接控制勞動力供應、改變稅率以間接增加或減少貨幣供應、改變貨幣政策或控制商品和服務供應直至就業和需求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