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賺錢方法:一個小帳戶的成長軌跡
在1961年,歐奈爾PMD課程的同學每人出資10美元,一共集資850美元,組成了PMD基金。一開始,一半是出於覺得好玩。當時,由馬歇·沃夫(後來成爲Midlantic國民銀行的副總裁)記錄每筆交易,向大家報告盈虧狀況,每年交納稅收。而歐奈爾則負責管理這些錢。
研究這個基金的成長過程還是很有意思的,因爲這個過程充分證明了一點:即使起始資金非常小,但是隻要堅持正確的投資方法,經過一段時間,小錢也可以變成大錢。到了1986年9月,在納稅之後,他們那個“出於好玩”的基金資本已經達到5165334美元,淨盈利已經超過50000美元,每股淨值已經達到518美元。也就是說,在將近25年的時間裏,該基金整整翻了50多倍。
請注意,在1964年,歐奈爾的PMD基金有20樁賺錢的“買賣”,也有20樁虧錢的。賺錢的平均盈利是20%,虧錢的平均虧損度是7%。假如,當時他們沒有及時地把StandardKollsman,Brunswick及其他虧錢的股票斬倉,後來的損失會很大。由於基金的資金特別少,因此,基金同時持有的股票只有一兩隻,增倉通常是由於該股票繼續上漲的結果。
1962年,這個基金並沒有出現增長,由於當時整個市場很弱,但到了1963年6月6日,也就是在首次買入Syntex前,基金已經增長了139%。到了1963年年底,基金已經從最初的850美元上升了474%。
1964年基金起起落落,增長不大。在1965年、1966年和1967年,儘管沒有達到1963年的水平,但是基金又有了比較多的增長。本書當然不可能把該基金30年來每筆交易開列出來,而且也沒有必要。簡單地講,在此後的10年時間,該基金繼續增值,儘管在1969年和1974年曾出現虧損。
另外一個比較有意思的事情是,自從1978年買入DomePetroleum後,爲什麼歐奈爾等人當時或早或晚把大多數股票都賣出了,DomePetroleum最後也跌至21美元以下。還有,歐奈爾等人在1982年7月6日,他們以每股15美元的價格拋出了PicN'Save,但後來卻以每股18美元和19美元的價格又買回來,儘管價格高了一點,但後來還是賺了錢。
另外一個非常恰當地運用C一A-NS-L-I-M選股法的例子,是戴維·瑞恩在1985年、1986年和1987年在全美投資冠軍賽中的表現。戴維在1985年1月參加了全美投資冠軍賽中股票投資類的比賽,並且他以自己實際帳戶的盈虧來參賽。那一年,他的帳戶上升了161%,並因此奪冠。在1986年,其帳戶盈利超過160%,1987年再度上漲118%。
下面是戴維選擇的幾四大黑馬的特點:
1.年平均盈利增長在24%以上;
2.每股收益持續增長,最近一個季度的增長幅度超過34%;
3.市盈率水平中等,約15倍;
4.相對強度指標約爲85;
5.在6個月內的強度指標是上升趨勢;
6.流通盤不宜太大;
7.日成交量中等(但並不是必要條件);
8.在行業中處於領先地位,在前30位;
9.a的平均值爲178左右;
10.稅後收益率在73%左右(非必要條件);
11.中價股,24美元左右。
除了戴維,還有一位——李·弗里斯通在1991年也參加了全美投資冠軍賽,那時他只有24歲。他也憑着C-A-NS-L-I-M選股法,獲得了279%的年增長率,獲得年度亞軍。在1992年,他的年增長率達到120%,再次獲得亞軍。有一點需要說明,全美投資冠軍賽不是虛擬操作,而是實盤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