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交量是否領先於價格變化?從理論上講,成交量的放大應該出現在顯著的價格變化之前,從而提供了價格會上漲或下跌的訊號。該信條從査爾斯.道時代起就被技術分析師奉爲金科玉律。通過用成交量這樣的價格領先指標對移動平均值進行加權,投資者不僅能更快地識別價格趨勢,而且能在趨勢結束前提前退出市場。一個指標發出的訊號越多,其靈敏度也越高。在衡量靈敏度上,TTI訊號線的構建方法給該指標帶來一個缺陷。TTI指標的設計使其能夠在成交量證實價格下跌時增加賣出訊號的靈敏度,在成交量證實價格上升時增加買入訊號的靈敏度。然而,當成交量和價格上升趨勢相背離時,TTI訊號線發出的買入訊號就會滯後,甚至不會發出訊號。同理,當成交量和價格下跌趨勢相背離時,TTI訊號線發出的賣出訊號就會滯後,甚至不會發出訊號。基於成交量理論,TTI訊號線的構建方法是爲了減少“虛假或無效的訊號”的數量,由此帶來的可靠性提高會減少根據TH指標所進行的交易數量。
但是,由於成交量領先於價格,TTI指標在大、中、小盤股上都比MACD指標提供更多的交易訊號。在四個按特徵分組的類別中,TTI指標在三種特徵中都能提供更多的交易訊號,包括低波動性股票、高波動性股票和低成交量股票(見圖16.12)。而MACD在高成交量股票上能產生更多的交易訊號。
當用所有的12個分組檢驗時,TTI指標在其中的9個分組中比MACD產生了更多的交易訊號,只有中盤高波動性股票、中盤高成交量股票和小盤高成交量股票是例外。總的說來,對於所有60只被檢驗的股票,TTI指標平均在每隻股票上產生200個交易訊號,而MACD指標是181個訊號,前者較之後者將靈敏度提高了近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