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比特幣復甦之際,監管機構正在嚴厲打擊相對不受監管的加密貨幣市場中的價格操縱行爲。據彭博社報道,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 ( CFTC ) 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 SEC ) 已開始各自的調查和打擊行動,而美國財政部長史蒂芬·努欽最近宣佈,可能會實施新規則,以確保加密貨幣不會對金融體系產生負面影響。
“我們正在審查所有加密資產,”努欽在接受電視採訪時表示。“我們將確保採取統一的方法,我猜所有這些機構都會出臺更多監管規定。”
對投資者意味着什麼
隨着全球最受歡迎的加密貨幣的價格正在形成第二個高峯,比特幣價格圖表開始變得像駱駝背。第一個高峯在 2017 年達到頂峯,那一年是“加密貨幣熱潮”的一年,當時任何敢於進入新興數字貨幣市場的人都可以賺錢,而且確實賺到了。泡沫破裂了,而且並非毫無徵兆。然而,加密貨幣的狂熱分子仍然存在,他們開始覺得比特幣最近的飆升證明了自己是正確的。其他人則持懷疑態度。
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金融學教授約翰·格里芬認爲,短時間內價格出現如此大的波動往往是市場操縱的明顯跡象。由於加密貨幣市場不受監管,有人爲謀取私利而人爲抬高或壓低某種數字貨幣價格的可能性很大。當這些證券的價格出現大幅、頻繁的上漲時,投資者應該謹慎行事。格里芬告訴彭博社:“極端波動表明操縱現象猖獗。”
儘管許多加密貨幣交易發生在公共區塊鏈上,即驗證和記錄過去交易的去中心化數字賬本,但有些交易發生在加密貨幣交易所。目前,全球有 200 多家這樣的交易所。與傳統證券交易所不同,這些加密貨幣交易所不受監管,交易者無法知道報告的交易量和價格是否真正反映了真實的交易活動,而不是市場操縱。
這種操縱可以通過多種方式發生,包括:洗盤交易,即交易員買賣某種證券,以造成市場活動比實際更多的假象;哄擡價格,即交易員建倉後做出誤導性和誇大性的建議,說服其他人買入,推高價格,然後拋售,導致價格下跌;鯨魚交易,即少數人(例如所謂的比特幣鯨魚)持有大量特定證券,因此可以對價格走勢施加更大影響。
舊金山 Bitwise Asset Management 首席執行官 Hunter Horsley 稱,許多交易所習慣於僞造交易量以吸引更多代幣和用戶,該公司管理着加密指數基金。代幣推廣者僱傭機構爲他們進行洗盤交易,誇大其代幣在交易所的交易量。Bitwise 5 月份的一份報告顯示,CoinMarketCap.com 上列出的比特幣交易所交易量高達 95% 是操縱的結果。加密資產管理公司 Arca 的首席信息官 Jeff Dorman 告訴彭博社:“在加密貨幣領域,風險在於加密貨幣交易所。”
儘管傳統市場並不能免受操縱,正如2012年曝光的倫敦銀行間拆借利率醜聞所證明的那樣,但監管確實傾向於使這些市場及其交易所更加透明,併爲對肇事者採取法律行動提供依據。
展望未來
加密貨幣似乎不僅僅是一種曇花一現的金融時尚,Facebook 正尋求推出自己的數字貨幣,這迫使監管機構必須制定一套新的規則來保護投資者並確保金融體系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