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力影響因素具體可分爲政策面、基本面、資金面及投資者心理預期四個方面。在前面章節中,我們曾概述過各自的功能,而且大致地介紹過如何將其與形態學、動態學知識結合運用。但衆所周知,在實際運用中,這些外力因素的影響分析和運用沒有那麼簡單,現實之中往往是非常複雜的,所以,我們接下來要分別介紹各個外因對股市走勢的影響程度、大小情況,以及在實際走勢中曾出現過的具體表現。
爲了使我們的外力因素分析和心理預計能夠成爲系統性的分析和研判方法,我們先將市場走勢中的情況分爲漲、跌兩種走勢性質下的各自影響情況分析,以及二者在拐點處將要形成轉折拐點時的影響情況分析。大致說來,分爲以下幾種情況下的分析和研判:
某走勢形態處於上漲趨勢,且已經趨於完整表達,後市可能進入向下跌趨勢走勢的轉折中。或者,走勢處於下跌趨勢,且已經趨於完整表達,後市將要向上漲走勢的轉折中。亦即,此兩種情況都是要對走勢拐點做出研判的時候。此時,如果結合以上四大基本外力影響因素,分析各自在此時會充當什麼角色,或者對當前可能會發生轉折拐點的走勢產生怎樣的影響?
先討論具有最大外力影響因素的政策面。基於政策面是較爲宏觀、長期的,並且極爲強勢的影響因素,政府不可能頻繁地調控某種政策,更不可能對同一政策反覆地採取完全相反的調控方向,反而是一旦確立和定調某政策的調控性質和方向後就不會輕易改變,並且會保持政策的連續性。直到未來某天政府開始調整或改變政策的調控性質與方向爲止。同樣,被政府調控的政策手段和工具也經常被用來調控資本市場,即改變對股市走勢的未來預期。我們研究發現,這些政策對股市正面或者負面影響之力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而是諸多政策的連續調控後不斷“堆積”和聚集而逐漸形成的,並且一旦形成,其對股市產生影響力非常大。
基於以上這些特徵,我們對政策面影響力的分解,首先必然是對應到股市較大級別走勢中的研判,也就是對時間較長、空間較大之後的走勢研判和推導,無論漲、跌皆是,對其產生的影響研判,甚至加強着重考慮,當下的影響是否會對走勢產生較大級別的轉折。舉例來說:
當時間進入2007年以後,面對2006年的大幅度上漲,A股股市已經進入瘋狂狀態,市場連續出現諸多權重股連續漲停的局面,當時來說是股市十幾年來的罕見現象。爲此,管理層意識到,股市或者已經出現較大程度的“泡沫”了,有必要給股市降降溫了。於是在2007年的5月30日出臺了提高股市交易印花稅的政策,直接將交易成本調高原來的3倍。這是最明顯不過的直接針對股市的調控政策之一。於是,該政策之後,加上後市央行不斷提高市場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的持續調控,再加上全球金融海嘯的爆發,股市在2007年10月以後開始急轉直下,於6124點發生走勢轉折。由原來的上漲趨勢轉折爲下跌趨勢的開始。
由此可知,政策面因素的影響在長期“堆積”之後,對股市走勢轉折的發生起到了非常重大甚至決定性的影響作用。此時,基本面情況,如宏觀經濟數據顯示還處在直線上升的如H中天般的大好形勢之中。也就是說,此時宏觀基本面情況的反應非常的好。按此預計,股市還會繼續上漲,甚至漲到10000點。不僅如此,資金面的數據顯示,尤其是當時的交易金額等數據,不斷地創出當時歷史以來的最高值,顯示做多的資金仍然源源不斷地進入股市,此數據證明了當時資金仍是大幅流入市場的。無獨有偶,此時市場的心理預期正如基本面分解所得出的結論那樣,市場絕大多數人繼續看多,而且高唱“萬點不是夢”。可事實結果呢?股市未來走勢的事實告訴我們,根據宏觀經濟數據、資金流向數據以及市場心理預期的調查等,得出的研判結論都是錯誤的。即,根據基本面上得出的分析結論,從表面邏輯上看,有理有據,“故事”包裝得非常不錯;再從資金面分析看,似乎正是對前者結論的有力證明;更有甚者,整個市場處於浮躁中,並且絕大多數人的心理預期是繼續看好後市的上漲。可惜,事實證明這一切都是錯誤的。
此種情況說明,在某種走勢將要完成其形態構造時,對外力影響因素分析得出的結論或許都是錯誤的指引,而相對正確的某外因影響因素結論往往又會被我們所忽略和淡忘。因爲此時人們總是相信自已願意相信的,可對於市場出現的任何相反結論和觀點,總是不願意相信。這或許就是人性吧。
此案例也告訴了我們,市場走勢發生轉折時,我們要理性分析自已處於什麼狀態。各種層面的外力影響因素各自處於什麼狀態,根據它們分析所得出的結論又會做出怎樣的指引?對此,我們要一一認真做解。至少本案例中,我們得出一個重要結論,政策面因素往往是引起長期走勢發生轉折的重要因素之一。
當然,有沒有政策面因素失去效用的時候?也就是股市走勢並沒有因政策面因素的長期“堆積”而發生改變的呢?答案是有的。不過這種情況出現在走勢發生轉折之後,即處於趨勢構造之中,而不是在發生轉折時。即走勢定位於某性質趨勢的構造過程中,或者確定處於上漲走勢中,或者確定處於下跌趨勢構造中。此時,我們同樣也分別結合四大外力影響因素對各自影響力情況進行說明。
例如,在2011年4月以後,對照滬指,分別在此後階段的各層面分解。在政策面方面,管理層出臺無數政策,最主要的有引導各種長期資金入市的政策、降低交易成本稅收政策,還有長達一年之久的IPO暫停;在基本面方面,也並未出現宏觀經濟數據明顯向壞情況發生轉變的狀況;從股市自身平均市盈率評判股市當前估值情況,明顯是低估——這正如當時證監會主席的講話,倡議大家購買銀行股。可是股市後來的走勢呢?事實是持續下跌,而且持續下跌了長達四年之久,指數從3000點最低跌至1849點,直到2014年4月以後,滬指方纔進入新一輪大牛市的上漲行情。
據此案例分析我們瞭解到,此時的各種外力影響因素均沒有能力改變或影響走勢的結果。至少此時政策面和基本面都未能正面支持股市出現較好的上漲。而且此時資金面停留在存量資金博弈的狀態中,並不見增量資金進場;同時,市場的心理預期較爲悲觀,因爲很多人已經深陷套牢中,而且時間非常久、幅度非常巨大,所以,市場心理預期是極度悲觀和消極的。這種情況直接反映到市場交易量上。而且他們的負面影響力度遠大於前者政策和基本面分析得出的正面影響力。所以,市場持續下跌,而且幅度大、週期長。
至此,我們對四大層面外力影響因素與大盤走勢的影響和關係做了大致說明,但是,以上也不是我們全部的觀點和結論,基於市場隨時處於不斷變化調整的狀態,各大外力影響因素的影響情況和影響程度也總是處在發生變化和調整的狀態中。對此,我們應該做到靈活理解以及靈活應對與運用。
至於四大外力影響因素對具體個股走勢的影響情況分析及運用,是我們接下來要展開具體討論的論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