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已經提到過的,起初兩個投資組合實際上是沒有區別的。它們使用相同的基本策略,同樣的購物清單,等等。它們持股的差異更多是由各個投資組合在不同的時間做出的操作判斷以及可用資金的時間差異造成的。
在2003年年中,我決定讓投資組合2轉變爲一個注重股息的投資組合。我這樣做有如下幾個原因:
1. 我想使投資組合有差異,以便它們可以展示不同的東西,並傳授不同的經驗。
2. 股息似乎變得越來越重要。這部分是由股息稅率削減所推動的(15%的最高稅率),使股息成爲徵稅最少的收入形式之一。
3. 在稅率變化的刺激下,越來越多的公司已經開始股息分紅方案,已經在施行的公司則擴大了分紅方案。
4. 我喜歡高股息股票對整體收益的貢獻。
5. 我喜歡派息股票的一些典型特徵,如較低的波動性,到我手裏的現金流以及它們通常擁有強勢的現金地位。
隨着投資組合2的重點被放在了派息股票上,我決定使投資組合1偏向那些回報將主要來自於資本收益的股票。因此,我爲兩個投資組合分別確定了不同的任務。
從本質上講,投資組合1 (稱爲“令人興奮的投資組合”),側重於資本收益,高成長型股票,並進行緊密的投資組合管理。它投資於A,B和M型的股票。投資組合2 ( "枯燥的投資組合”),側重於實力強勁的公司,這些公司具有不錯的或極佳的股息收益率,並至少結合一些資本增長的預期。它投資於B和D型股票。
兩個投資組合之間在方法上的差異導致了預期的差異。例如,由於“令人興奮的投資組合”是以“價格上漲”爲導向,所以我們對它多了幾分要求: 8%的年化收益率對“枯燥的投資組合”的7%的年化收益率。
我們爲投資組合1設置了較高的標準,是因爲希望投資組合2是“更安全的”:相比那些不派息的股票,派息股票通常伴隨着較少的回撤風險。鑑於標準普爾500指數每年10%左右的歷史回報率,對於兩個組合分別使用8%和7%的要求報酬率,有些讀者可能會認爲我們將業績標準定得過低了。
實際上,要求目標比它們聽起來的更不容易達到:我們期望這些投資組合,在每個三年週期內,回報率都達到如此水平,不管標準普爾500指數表現如何,即使指數是虧錢的。此外,這兩個投資組合被希望跑贏標準普爾500指數的業績表現,因此,如果該指數達到其歷史水平的10%至11%的業績(或更多),這就變成了兩個組合的要求報酬率, 8%和7%的要求報酬率也便沒有了實際意義。